近日,上市险企先后发布三季度业务报告。今年前三季度,人身险公司同时推动个险代理人渠道、银保渠道多元化发展,银保业务再次焕发“新生”。
银保业务成拉动保费增长主力
具体来看,太保寿险银保业务再度启动,成为其收入增长驱动力。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太保寿险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220.56亿元,同比增长827.9%。其中,新保业务保费207.61亿元,同比增长1071%;续期业务保费12.95亿元,同比增长 114.4%。而同期代理人渠道保费收入同比下降7.4%。
(资料图)
太保寿险总经理蔡强表示,太保寿险按照既定的策略,在第一季度重新启动银保渠道,此后每一季度跟战略银行进行更深入合作。可以看到,太保寿险期缴保费的规模、占比都有很快提升。银保渠道将成为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量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副总裁詹忠也对银保渠道持乐观看好态度。詹忠表示,从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今年保费收入趋势看,个人代理人和银保渠道贡献了大概90%的保费,银保渠道贡献增幅更大。他认为,从整个行业来看,银保渠道将成为明年保费贡献较高的渠道。
据了解,自2019年启动“鼎新改革”以后,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对银保渠道定位非常清晰,即规模与价值并重。特别是在银行理财打破刚兑以后,保险产品在跨周期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目前,中国人寿寿险公司银保渠道价值保持正增长,公司会坚持银保渠道规模与价值的统筹定位,在注重规模的同时兼顾价值增长。”詹忠说。
新华保险前三季度银保渠道保费实现保费收入385.76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长期险首年保费252.3亿元,同比增长15.6%。而同期个险渠道保费同比下降2%。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保渠道保费保持高速增长源于“天时地利人和”。今年个险渠道营销员持续流失,新业务增长持续承压,因此,加大银保渠道的投入力度是保险公司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而银行受证券市场波动等影响,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乏力,积极把握代销保险的机会成为重要选择。
上市险企三季报印证了这一现象。截至三季度末,平安寿险个人代理人数量为48.82万人,相较2021年末减少11.21万人,减少18.7%。但在银保渠道,平安银行三季报提出,公司积极把握寿险市场及财富管理市场变革机遇,强化银保业务升级及队伍建设,持续打造一支懂保险的新财富队伍。截至9月底,新财富队伍已累计入职近1100人,前三季度代理保险取得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32.4%。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目前上市寿险公司的多项指标,如代理人数量、新业务价值规模、产品利润率已经基本回到七八年前的水平,靠代理人规模扩张推动业务增长的策略已经不再奏效,寿险业将进入以代理人产能提升为标志的效率提升周期。头部公司有望在2023年重新获得新业务价值增长动能。
“两条腿”走路或是发展方向
尽管银保渠道已成为拉动行业保费增长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其价值贡献尚待考察。
今年前三季度,伴随着个险代理人数量锐减,上市寿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普遍下滑。其中,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平安寿险、太保寿险的新业务价值降幅均超过15%。这意味着,在银保渠道“稳规模”的同时,保险公司仍要“抓牢”个险渠道。
信达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舫朝分析称,当前,寿险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银保渠道成为保费贡献的主力军。虽然各公司寿险业务转型速度不一,但都开始重新重视银保渠道,发展以银保渠道为代表的多元渠道成为各大险企的共同选择。
例如,平安寿险从单一渠道向多渠道转型。以四大渠道并重推动渠道结构调整,为寿险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奠基。除了代理人渠道转型之外,平安银行优才、社区网格化、下沉渠道三大创新渠道贡献的新业务价值占比持续提升。银保渠道方面,平安寿险依托平安独特的综合金融优势,与平安银行深化合作,打造银行新优才队伍,提升渠道价值贡献。
蔡强也表示,未来,太保寿险是个险渠道、银保渠道双支柱形态。在联合监管的情况下,银行和保险公司面临越来越多的统一平台、统一监管、统一合规,这意味着银行和保险公司会更加专注于客户需求,并寻找长期战略伙伴。银行也认识到,保险业务对于其本身业务以及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重要性。多元渠道是太保寿险“长航行动”的重要内容,而银保渠道已成为多元渠道第二支柱。
事实上,保险公司对于渠道的探索不只是银保渠道。比如,银行系险企寻求银保渠道以外的突破。中邮人寿通过引入友邦入股、引入市场化人才等方式加速推进转型,弥补个险代理人渠道短板,并转变银保渠道的发展模式。从效果来看,联合资信发布的中邮人寿相关信用评级公告显示,2022年以来, 随着增资扩股的完成,中邮人寿将借助友邦保险在个代渠道拓展、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业务规模的健康增长。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关键词: 人身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