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帮就业”到“就业帮”
加快打造深圳特色零工市场
“政府主动发掘经营规范、规模较大、技术力量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购买服务、信息交互、共建平台等方式搭建线上零工市场。深圳还试点建立灵活用工纠纷争议快速调处机制,率先探索党建引领下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工作机制,推动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在货拉拉、美团(深圳)等全市50家重点平台企业、园区设立争议调解组织,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新型劳动关系相关争议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与法院的裁审衔接,剖析‘三新’领域劳动关系疑难案例,加快裁审标准统一。畅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养老、工伤、失业保险渠道,维护灵活就业劳动保障权益。”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11家公益性零工服务专区、69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发布灵活就业岗位1633万个,服务用人单位71.36万家、求职人员101.5万人次,提供劳务派遣服务428.06万人次。
在深圳龙华区龙华汽车站附近,区人力资源局设立了一所“龙华就业第一站”,并创建“周四直聘日”和“周末充电日”就业品牌项目,由区人力资源局重点面向零工群体开展短视频运营、抖音同城探店号运营等免费线上线下培训,快速提升新业态从业者的数字化就业创业技能。自2019年以来,龙华区共举办80场“周四直聘日”,发布岗位需求超4.3万个,7400余人次入场求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77场,2500余人次参与。这是深圳积极搭建公益性灵活就业服务阵地的亮点举措之一,由政府直接投入、自主管理或委托专业机构运营,为辖区劳动者提供免费的求职招聘、技能培训、就业和创业指导等服务。
同样,在南山区,区人力资源局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君润人力资源公司合作,依托君润人力自主开发的灵活用工平台,在南山区政府在线公共服务“就业帮”开设灵活用工业务专区。通过“政府+市场”联动合力,以区块链、大数据分析为核心技术,帮助辖区企业精准筛选符合灵活用工岗位要求的闲置劳动力,高效促进人力资源与零工岗位匹配对应,促进有需要的重点就业群体实现更适用的灵活就业和多点兼职。
从“学本领”到“涨技能”
实现稳定高质量就业创业
“罗嘉荣是深圳鹏城技师学院2017届烹饪专业毕业生。‘95后’小伙子毕业不到3年,就在深圳CBD开了一家网红餐厅,客流量大的时候餐厅能达到130多人。”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有效提升技能人才整体素质,深圳建立健全了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组织实施“11+2”补贴性培训项目,在全国首创技能培训“互联网+”服务监管平台,建立“从无业到有业、从学徒到工匠、从线上到线下”的技能提升激励机制,近3年开展技能培训450万人次。通过技能培训不仅解决了劳动者的就业问题,也带动了一批创新创业力量,创造了就业岗位,释放出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不但线下技能学习效应倍增,深圳开展的公益性“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也让更多想要“涨技能”的劳动者有了更大更灵活的平台。“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优质培训资源为支撑,帮助企业稳岗留工和提升市民学习、工作技能。目前,在深圳市人社局牵头下,各区公益培训课程陆续上线,给市民朋友提供了免费学习和提升自我的平台。
巫云林是光明区的一家服务站的项目数据员,他利用休息时间,在“光明就业网”的“云课程”公益培训上学习相关的技能课程。据介绍,光明区技能培训“云课程”于3月初上线,所有线上课程均由相关领域专家名师授课,涵盖粤菜厨艺、家政服务、数字技能、工业设计、机械加工等多个领域。除培训课程外,网站还设置了政策资讯、招聘专区等功能。
“人人学技能、时时学技能”,线上公益培训也为广大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优质资源。山克新能源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不间断电源的工程公司,他们建立了以培训为导向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定期组织员工通过人社局公益培训平台开展培训。
为鼓励和扶持像罗嘉荣这样的以及各类群体自主创业,深圳还积极优化创业服务手段,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提速行动”。2022年以来,深圳升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扩大担保贷款及贴息覆盖范围至新市民,放宽小微企业吸纳对象至所有招用员工,贷款额度、范围及门槛全省最优。2022年1至6月,深圳已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37笔,贷款金额9.89亿元。其中个人贷款638笔,金额2.37亿元;小微企业贷款199笔,金额7.5亿元。一笔笔贷款,盘活了一个又一个初创企业,也为稳定创业带动就业贡献了重要力量。(记者 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