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2023年度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正式出炉,入围机构新增南京银行升至20家。
业内人士表示,入选名单是参考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采用定量评估指标计算并结合定性信息作出的监管决定,为我国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明确方向与着力点。系统重要性银行管理制度框架则是防范系统重要性银行“大而不能倒”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点举措,有助于推动系统重要性银行稳健经营、健康发展。
南京银行“新鲜入围”
(资料图)
为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展了2023年度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并于22日发布了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2023年,共20家银行被认定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较去年新增1家;其中,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新纳入南京银行后增至5家。名单按系统重要性得分从低到高可分为五组,其中新上榜者南京银行归入第一组,其余银行均保持不变。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这是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第三次评估和识别,从中可以看出,评定是一个动态过程。通过这种动态、科学评估和识别,并实施差异监管,也有助于提升监管效率,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
据了解,系统重要性银行规模大,业务复杂性高,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强,在金融体系中提供关键服务,其稳健经营关系到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
“被纳入系统重要性银行,意味上述银行将要对新的监管环境,对经营稳健合规性要求更高,同时,监管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指标要求有所提升,例如:总损失吸收能力标准提升,意味部分银行资本补充压力有所提升,以及杠杆率与流动性指标均有调整;公司治理能力和经营水平逐步上台阶等。”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不过上述人士也表示,机遇与挑战并存,被纳入系统重要性银行,也同时意味着享受更高的信用评级和市场声誉,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成本。
促进银行业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
具体来看,名单第一组10家,包括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广发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第二组3家,包括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第三组3家,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第四组4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第五组暂无银行进入。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方面强调,下一步,将按照《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下称《规定》)的要求,共同做好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工作,督促系统重要性银行按规定满足附加资本和附加杠杆率要求,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损失吸收能力等。
据了解,《规定》于2021年10月15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与原银保监会共同发布,旨在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明确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要求。
《规定》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更高的资本和杠杆率要求,推动系统重要性银行提高损失吸收能力;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预先筹划重大风险情形下的应对预案,提高风险可处置性;从宏观审慎管理角度,强化事前风险预警,与微观审慎监管加强统筹、形成合力等。
在附加监管指标要求方面,《规定》将系统重要性银行分为五组,分别适用0.25%、0.5%、0.75%、1%和1.5%的附加资本要求,附加杠杆率为附加资本的50%,分别为0.125%、0.25%、0.375%、0.5%和0.75%。
“建立和完善系统性重要银行管理制度框架是强化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重要性银行‘大而不能倒’风险以及维护金融稳定的重点举措,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系统性重要银行稳健经营、健康发展。”周茂华说。
据统计,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除广发银行因未上市暂无同期数据外,其余19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不低于8.5%,其中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居前三位,新入围的南京银行为9.45%。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