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其安全稳定与平稳运行是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
3月23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财经法律研究院、21世纪资本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3年南方财经法律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由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财经法律研究院和北京市海勤律师事务所共同编写的《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问题研究白皮书(2018-2022)》(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这也是该白皮书首次发布。
研究内容上,《白皮书》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裁判文书,依托法研灯塔实证分析平台,对2018年至2022年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的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案件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旨在做好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问题态势研判和案件特征分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白皮书》指出,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的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案件自2020年后有大幅下降,同时体现出涉案主体复杂、被告人所在机构类型集中、犯罪手法出现网络新技术等趋势。
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总体呈下降趋势
《白皮书》指出,近五年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案件共计521件,除2019年同比上升外,其他年份呈同比下降趋势。2018年至2022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的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案件共计521件,除2019年同比上升外,其他年份呈同比下降趋势。
案件类型上,经营风险与内控风险相关犯罪案件最多,分别占比40.88%与40.12%;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案件数量最多,共计162件(占31.09%)
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涉及风险类型分布情况
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涉及风险类型主要为经营风险类与内控风险类,分别为213件(占40.88%)与209件(占40.12%);涉及交易诈骗风险类的案件相对较少,共计99件,占比19.00%。
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案件中排名前十的罪名情况
涉及的具体罪名中,涉及经营风险的违法发放贷款罪案件最多,共计162件,占31.09%,远高于其他罪名;涉及内控风险的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案件数量也较多,分别为89件(占17.08%)与68件(占13.05%)。
同时,《白皮书》指出,涉案金额分布呈现出“两头分布”的特征。在100万元(含)以下及超过500万元的占比最高,分别为37.62%及25.50%。涉案金额在100万元(不含)至200万元(含)的占比18.32%,涉案金额在200万元(不含)至300万元(含)的占比8.91%,涉案金额在300万元(不含)至400万元(含)的占比5.69%,涉案金额在400万元(不含)至500万元(含)的占比3.96%。
99.81%犯罪案件为自然人犯罪
《白皮书》指出,2018年至2022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的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案件中,单位犯罪1件,涉及罪名为违法发放贷款罪;自然人犯罪案件共520件,占99.81%。
在被告人的性别分布上,男性占比达85%,仅有15%的被告人为女性。
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案件被告人年龄分布情况
在被告人年龄分布上,70后占比最多,为33.04%,其次是60后(占比28.55%)和80后(23.77%)。
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案件被告人学历分布情况
在被告人学历分布上,60.47%的被告人学历为高中及以上,其中高中学历占比最多,为38.35%,本科占比19.47%,硕士占比2.65%。学历为初中的占比也较高,为35.40%。
被告人单位为农村信用社与农村商业银行的最多,均超40%;46.83%的被告人职务层级为领导干部。
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案件被告人所在单位情况情况
从被告人所在单位的机构类型来看,被告人所在单位为农村信用社的案件数量最多,共计222件,占比42.61%,其次为农村商业银行,共计212件,占比40.69%,再次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共计57件,占比10.94%。在本报告的研究中,我们将被告人身份信息中含有高管人员、行长、副行长、行长助理、董事长、理事长、部门经理、主任、副主任、部门负责人等职务信息之一的界定为中小银行领导干部。
从职务层级来看,被告人为领导干部的案件数量占全部案件的46.83%。虽然中小银行机构数量众多,但大多数机构单体规模较小,造成领导干部在中小银行全部从业人员中的占比相对较高,进而造成中小银行领导干部犯罪比例相对较高。
已造成储户财产损失、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加剧等负面影响
《白皮书》指出,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已造成储户财产损失、中小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加剧、中小银行公信力降低等四类问题。
一是造成储户等大量直接财产损失。《白皮书》显示,涉案金额超过500万元的案件占总案件比重已达25.50%,储户财产损失情况最为常见。
实践案件中,造成储户财产损失的中小银行工作人员犯罪行为主要情况如下:中小银行工作人员以伪造的存单(包括伪造印鉴的存单)交付储户,实际并未将储户钱款存入银行,从而非法占有储户财产;中小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提取、转移储户账上的存款;中小银行工作人员不按章办事,疏忽大意,未严格审查,使得储户存款被人冒领。
二是中小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加剧。中小银行客户聚焦在中小企业,风险相对较大。《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22》,中小银行被认为是不良资产处置压力最大的金融机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82%,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3.59%。
《白皮书》指出,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比较高,固然和其处置手段较为单一、途径较为有限、不良贷款化解难度较大且进度缓慢等原因有着重要关系,但是大量的违法发放贷款罪等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也会在客观上加剧其不良率的上升。
三是中小银行公信力降低。《白皮书》指出,中小银行本来就存在着社会公信力较弱,老百姓认可度不高等因素。而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犯罪又会增加中小银行公信力受到的质疑,特别是大量中小银行高管“窝案性”的腐败犯罪,会造成公众对中小银行的不信任增加。
四是易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白皮书》指出,中小银行往往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较之农村中小银行等其他中小金融机构,城商行具有单家机构资产规模大,跨区域经营覆盖范围广,与其他金融机构业务关联性强等特点,一旦“爆雷”,风险更具外溢性和传染性,极易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应不断提升刑事风险防范策略
《白皮书》建议,应从风险意识、案前预防制度、案中救济措施等角度提升刑事风险防范策略。
例如,积极提升刑事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今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围绕影响金融安全的重点领域加大刑事惩治力度,持续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依法从严打击证券犯罪,严肃惩治金融信贷领域犯罪。
一是加强刑事案件风险防范的宣传教育。二是采取集中培训等形式,让中小银行决策层、管理层以及执行层的人员都能够参与到刑事风险防范管理事务中,通过亲身参与和感受来提升刑事防范意识。三是向本银行员工进行国家一般性刑事法律,以及《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预防银行业保险业从业人员金融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办发[2020]18号)等专项监管规定、行业准则和国际条约、规则等,以及公司章程、相关规章制度等内容的培训,提升刑事风险防范的能力。
建设全链条的内部刑事合规制度。合规经营是监管机构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小银行业健康持续经营的基础条件。与其他银行机构相比,中小银行机构内控水平整体较薄弱,诱发刑事案件的内在因素比较多,更应该注重内部刑事合规制度建设。
《白皮书》指出,针对中小银行从业人员的犯罪风险,应当做好案前预防制度,搭建全链条的内部合规制度建设。一是中小银行应当做好基本合规制度搭建,将刑事合规管理制度融入银行日常经营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内部纠错制度。三是建立信贷重点业务领域的专项合规机制。四是建立与本地司法机关的常态化沟通机制。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