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水 侯政君
□本报记者刘念
这是一座联接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通“老城”,也是一座迈进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奋发提升的“新城”。记者看到,在包头市城市“荣誉墙”上挂满了一张张“徽章”:“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2022中国领军智慧城市”“2022年国家千兆城市”、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名单、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坚定不移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奋力优化发展空间。把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贯穿于城市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让城市更加精致、更有温度!”——这是包头市市长张锐在包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庄严宣告。
(相关资料图)
精雕细刻
把城市“绣”得更美丽
“好消息、好消息!石拐区喜桂图新区巴达嘎尔大街连接G210国道的断头路今天通车了!”2023年春节前记者在包头市石拐区采访时,市民李阳高兴地说。据了解,G210国道是石拐区通往包头市区和其他旗县区最便捷的道路,包头市相关部门单位认真践行“爱包头、作贡献”主题实践活动,加紧施工、连续奋战,解决了断头路的难题,让喜桂图新区道路交通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以前,居民经G210国道去石拐区政府或区政务服务大厅办事,需要绕道很远。这条断头路打通后,居民今后就不用绕行了,可以节省不少时间。”石拐区住建部门的工作人员说。记者看到,这条打通的新路,不仅道路宽广平顺,还包含雨水管线、亮化绿化和交叉路口的两处景观小品,而这只是发生在包头城市工作中的一个缩影。据统计,近年来,包头市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改扩建林荫路等8条主次干道,打通土默特大街等10条断头路;开展铁路及110国道、210国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治理背街小巷150条;改造公共收费停车场87处,新增停车泊位10000余个,建成公共领域充电桩405个;新建口袋公园21处,改造绿道50公里,裸露黄土整治实现动态清零。道路顺了,城市活起来了,区域路网结构、路网周边地块开发和利用能力以及新区的投资环境都将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成色更足。
包头是一个老工业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把精致“绣”进城市生活的每个角落、把乡愁“印”在每个市民心中,包头市做出了漂亮的回答。
包头市自由路2号街坊进行“修旧如旧”改造,涉及23栋楼,共947户居民。改造前小区面临着建筑外立面破损严重、门窗颜色及造型不统一,缺少社区服务配套、小区内部缺少绿化、硬化铺装损毁严重、无硬化广场及活动场地等诸多问题。对此,包头市严格要求以“标杆工地”标准进行施工建设,在恢复苏联楼原始面貌的基础上,打造既“好看”又“好住”的具有兵工特色的优质小区。建设期间,有关部门为民着想、严把质量、精细管理,最终把一个设施齐全又独具包头特色的亮点街景建出来了——居住在小区的老人高兴地合不拢嘴:“现在国家政策就是好,我们享清福了,这个小区改造,我们打心眼里高兴!”据了解,包头市仅去年就改造老旧小区193个,昆都仑区友谊19街坊、青山区自由路2号街坊分别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完整社区和历史风貌区改造样板,内蒙古自治区在包头市召开全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现场会上,来自全区各盟市的城市管理者为包头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显著成效点赞。
宜地制宜
让城市尽显“风格”
包头是中国西部有名的草原钢城,它位于黄河“几”字弯都市群,素有“稀土之都”“草原钢城”“军工重镇”三张特色工业名片。近年来,包头市充分利用特色名片的影响力助力运营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城中草原、工业旅游、军工旅游等若干个特色城市品牌,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他们坚持增量意识,抓增量、扩总量、提质量,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名片和特色城市品牌,让包头成为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尽显独具“风格”的名城。
记者采访中看到,包头市因地制宜,打造出一张张亮丽的名片:依托赛罕塔拉城中草原,开发和完善旅游、休闲、运动、健身功能,创新草原业态和生活模式,营造活动新场景、新空间,打造“城中草原”名片;以包钢工业旅游景区入选2022年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为契机,挖掘工业旅游资源,加快包钢工业文化博览园、白云鄂博矿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石拐区影视城、老旧矿山、蒸汽机、金骆驼酒业园区等工业旅游项目建设,围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神奇的稀土”“富饶的神山”“矿山影视”等研学旅行线路,打造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工业旅游品牌;借用一机、北重、北奔等兵工企业的兵器制造优势,建设欢乐谷集团·北方兵器城,打造军事主题公园、田园综合体、陆展中心为一体的军事主题标杆项目,和坦克、装甲车、火炮等军工产品,发展军事拓展、野外实弹射击、军事模拟对抗等旅游体验项目,开发军事旅游纪念产品,打造中国最大的军工旅游体验基地;还利用包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对全市城市形象进行包装和推广,配套发展休闲、娱乐等产业,将“宜居包头”打造成为中国城市名片……
城市是一个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中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包头市因地制宜,走岀了一条让城市尽显中心“风格”的成功之路!
数字布局
让城市更“聪明”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智慧城市建设考量的不只有原本城市的发达程度,更强调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近年来,包头市围绕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进行数字化发展布局,在云计算、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下,智慧城市建设朝着走深向实、协同布局、社会与生态共赢的方向大踏步前行。
记者在包头市昆都仑区卜尔汉图镇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看到,工作人员正聚精会神地监看指挥云平台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自2022年4月建成以来,已覆盖9个嘎查村,监控系统基本覆盖全镇人员密集区域及主要干道。“有了这个监控系统,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在辖区各嘎查村开展治安巡控、疫情防控、环境治理等工作。同时,还在主要河道安装了360度旋转光感摄像头6处,主要以汛期防洪预警及日常河道治理巡控为主要功能。”卜尔汉图镇党委书记哈斯毕力格介绍说。村民孟佳对环境的变化深有感触地说:“自从村里安装了摄像头,我们就感觉特别安全,即使家里的狗跑丢了,也能通过摄像头找到。”
记者在包头市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采访了解到:包头市智慧城市(一期)建设实现了城市信息资源“全域共享”、城市运行状态“全域感知”、城市事件管理“一网统管”、城市重点事项“一脑决策”。精心定制的LED大屏显示系统作为中心的“智慧之眼”,为城市运行核心系统各项关键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与管理决策提供关键支撑,这个中心的启用,标志着智慧包头城市大脑能力平台已部署完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迈向新阶段,实现了对全市关键岗位值守、车辆违停、人群聚集、占道经营、民生水电、开车违规行为、火焰烟雾现象、翻爬围栏等城市治理、应急管理领域事件的实时感知和预警,实现了“一屏全面感知”“一体运行联动”的城市治理。记者了解到,包头市居民信息管理平台在白云矿区上线运行,包头市居民信息管理平台以包头市智慧城市数据底座为核心,可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融合、共享交换以及协同联动,社区管理人员、网格员及广大居民可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实现居民信息登记、网格人员管理、证明申请及开具、可视化呈现等线上服务,真正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充分释放“数据红利”,让百姓生活更便捷、城市治理更智能。截至目前,包头全市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已接入42个地区(部门)的300类政务数据,累计汇聚8831.22万条数据,累计形成数据资产1.22亿条。该平台共发布了23类数据共享服务,向教育、民政、公安、人社等65个地区(部门)开通了权限,实现了数据查询、批量共享。
此心安处是吾乡。包头市市长张锐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加强大数据汇聚治理和共享,提升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拓展应急、交通、医疗、教育、旅游等领域场景应用,实现城市运行管理线上线下‘一网统管’,就是让城市管理运转更加‘聪明’,把能感知、会思考、有温度、有品质的宜居韧性智慧包头早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