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苏州平江路的夜色中,年轻人排起长龙,一问才知道,是去一家评弹馆听苏州评弹的。7点售票,晚上5点就有人来排队,一直排到晚上11点多。许多年轻人或三五扎堆,或年轻情侣相伴,边刷手机边聊天,排队买明天演出的票,许多人都想到“琵琶语”听吴亮莹唱一首《声声慢》。
(相关资料图)
游客专程来听吴语版《声声慢》
游人如织的苏州平江路上,“琵琶语”评弹茶馆在一条极为狭窄的巷弄里,如果不是循着导航找过来,几乎很难发现。可就是这样一家评弹茶馆,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总是满客。由于只能线下取票,有时候队列常常排出巷口。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馆内演出中,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安静地沉浸在婉转的音乐声中,有人边听边品茶,还有人边听边用手机拍视频。采访中,他们告诉记者,他们来自江苏各地,还有的从上海、河北等地赶来,在短视频上偶然刷到吴亮莹的演出,被温柔婉约、充满意境感的苏州评弹打动,因为好听就专程到苏州来听,来了之后也感叹非常值得。
吴亮莹小时候就喜欢唱歌,嗓音洪亮。在儿时的弄堂里,即便隔得老远,喊一声也能听得清清楚楚。后来她考上了苏州评弹学校,毕业以后顺理成章地进入评弹团,开始了职业评弹演员的生涯。2017年,吴亮莹不走寻常路,离开院团,在平江路租了场地开了这家评弹茶馆。
吴亮莹的评弹茶馆最初扬名,并非依靠传统的评弹曲目。“琵琶语”点唱本上的第一首,就是她原唱的《秦淮景》。2011年,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里的《秦淮景》唱段就是吴亮莹唱火的。
近年来,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吴亮莹用吴语演绎的《声声慢》又火了。《声声慢》虽然是流行歌曲,在短视频平台上有各种版本,吴亮莹却唱出了苏州评弹的味道,这首歌也成为评弹馆的招牌曲目。吴亮莹更注重声音的美化、处理,她认为传统的评弹发声方式比较直接、单一,觉得吴侬软语还是应该含蓄些好。评弹馆用吴语歌曲吸引观众,也曾引发业界争议,但吴亮莹认为,倘若年轻人和非吴语区的听众很难直接对传统的评弹曲目感兴趣,那不如就趁此来点“跨界”,先把听众留住。
吴亮莹师承著名弹词艺术家邢晏芝,她也曾请教过老师,“我这么唱行吗?“只要有观众喜欢你的唱法,就是对的。”老师这样回应。“如果太过在意旁人的评价,那就什么都别做了。”
人流爆棚给街区管理带来压力
伴随着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当下演出市场和文旅行业展现出强劲的“报复性”复苏势头。“琵琶语”运营六七年来,今年再次迎来人流如潮。
“琵琶语”评弹茶馆所在的地方是座苏州老宅。原来客人没那么多的时候,只坐室内就足够,如今要在花园里也摆上桌子、椅子,楼上楼下能容纳大约150个人。至今茶馆还维持着最原始的现场排队买票。一个小时评弹演出既有传统曲目,也有《声声慢》这样将评弹传统唱法与现代唱法相结合的曲目,还有串场互动环节让观众不时笑出声。
令吴亮莹困扰的是,“街区领导担心客人排队影响公共资源,占用公共通道。”她表示,确实馆里容纳客流量较小,工作人员天天满负荷运作,既邀做好现场卖票,又要维持秩序。场次之间间隔15分钟,也没有时间现场一一验票,所以现场人工售票保险一点。
“我每周会有三天不演出,否则压力太大。”吴亮莹告诉记者,火爆的人流给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带来压力,对于我们来说压力会更大,担心好容易养成的人气和口碑会因此受到影响。”最多一天唱十个小时,连轴转也让吴亮莹的身体和嗓子超负荷,但她表示,这么做是值得的。“好多人是冲着你来的,粉丝们会通过网上问,打电话来问,有没有你的场次,其实他们是冲着苏州评弹来的。之所以会喜欢《声声慢》,还是因为这首曲子词填得好,适合用吴侬软语来传唱。用年轻人喜欢的曲目和表演形式,就能吸引他们进一步了解苏州评弹,并普及这门传统艺术。”
吴亮莹还对记者表示,当下演出火爆,其实也有其他方面的担忧,比如年轻演出力量亟待培养的问题。“琵琶语”这样的评弹演出场子已经热起来了,欢迎更多演员到这个舞台上来与观众交流。“以往从评弹学校毕业出来的优秀毕业生都会选择进院团发展,我们也希望为好苗子提供演出场所。我们也需要好的青年演员加入我们的队伍,一起为传承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而努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