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3第十三届中国价值地产年会——大模型建筑新未来”在深圳举行。
在“大模型时代的智慧服务创新”圆桌对话环节,中物智库创始人杨熙、碧桂园服务首席市场官兼城市服务集团总裁汪英武、万物云首席科学家丁险峰、中铁建物业副总经理温婷、星河智善生活集团董事长孙哲峰、绿城慧享科技总经理原卫东等参会嘉宾,围绕“物业智慧服务未来预计会需要什么样的创新来解决?”“物业的智慧科技有没有与大模型结合的可能?”等议题展开讨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行业创新一直没有停止脚步”
经过40多年发展,中国物业行业已逐步走向成熟。在这一过程中,众多物业企业曾先后在经营、运营、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多个创新实践。
在汪英武看来,“首先就是行业对接资本。行业只有资本化才有市场化,只有市场化才可以做市场拓展;其次,行业逐步有了社区经营的意识。行业过去没有获客成本,很多时候是没有经营意识的,但当前同行都在做一些到家服务、本地生活的实践,这是值得欣喜的好实践;第三则是人才结构的多元化。”
“这个行业一直在创新,从最早的制度建设、人才建设,到2014年资本介入之后进入多元化发展,特别是在业态的创新上一直没有停止脚步。”温婷表示,一些头部物业包括央国企,已经意识到真正的创新服务在于未来,如大模型怎么样能够把业主的画像瞄得更精准,让企业更好地服务客户。
据温婷介绍,目前中国铁建地产也布局了智慧社区、智能家居。“物业方面也在做各种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央国企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健发展,从而也能更适合有效的创新。”
“从2014年、2015年开始,行业对于科技的理解逐渐觉醒,很多头部企业都在做科技方面的尝试,目标也很简单,就是提效。”原卫东表示,公司也在期间进行了多次探索,包括第一阶段的业务数字化工作,以及之后的数据业务化。“现在我们已不追求大而全的数据,更多希望在某些单业务场景当中通过数据的应用,能够解决单业务场景的效率问题。”
“增量时代靠规模,存量时代靠经营”
然而,行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近两年来受地产行业下行影响,物业行业也一度陷入“增收不增利”怪圈,数字化转型遇阻。未来物业行业还将遇到什么样的发展问题?物业企业需要用什么样的创新来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丁险峰看来,物业行业未来到底应该怎样发展是很重要的。“什么叫工业互联网?工业公司想变成互联网公司,物业行业其实也是一个OT,跟制造业一样,就是服务业互联网化。”
孙哲峰则认为,当前行业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物业行业发展从一个项目到平台再到生态,靠的是物理的黏性。“但行业的特质就是高现金流低毛利。”据其介绍,星河智善生活集团曾将63家上市物企的PE倍数与财务报表里面一共185个数据做了一一匹配,结果发现,有五大类16个模型与影响物业PE倍数相关性最高。
“第一重要的指标就是利润,但不能太高;二是现金流的品质;三是净利润要低于应收帐款的周转天数等;四是增值服务的占比收入;最后还有一类指标就是母公司未来的贡献,这是影响因素最高的。”
孙哲峰表示,人、财、物都是行业未来发展需要关注的,如当前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就需要提高。“行业里太多的是运营人才,太少经营人才,运营只知道照本宣科在技术上做品质,但是经营性人才要算帐。”而业、财一体,则又对财务提出新的要求。
在原卫东看来,物业一直在做加法,每个项目的收入基本上确定,人工成本基本上确定,无非就是项目做加法,到底是一千个项目还是五千个项目,其实利润率都差不多。“当前行业最大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是效率问题。”
他解释称,“我们付出的人力成本是工资,工资其实我们是买断员工的劳动时长,但却没有真正地去关注其劳动内容或劳动结果,劳动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和挖掘出来。至少能有40%-50%的劳动资源是沉积的,这是行业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作为一位已经入行25年的物业“老兵”,汪英武认为,当前行业面临三个困惑:首先是业务增长的困惑。“当前正处于地产增量萎缩的时代,我们要考虑业务的多元化,把面做宽。”其次是盈利模式的困惑问题。“靠人赚钱是很难的,增量时代靠规模,存量时代靠经营,如何利用科技提效、资产经营、空间运营改变我们的盈利模式,这是行业未来要去思考的。”第三是专业能力的构建。“未来物业行业再出现大的平台、大的巨头是很难的,在细分领域的独角兽和专业能力建设,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
“模型不要追求大,越精准越好”
当大模型逐渐融入各行业时,物业行业也不能缺位。在圆桌对话中,参会嘉宾还就物业与大模型的结合运用以及可能存在的创新应用进行了讨论。
“物业行业场景运用大模型是可以肯定的。”丁险峰认为,大模型不仅需要大量经费支撑,同时还需要技术支持。“但模型不要追求大,越是精准越好。企业必须要独辟蹊径,在有限的模型下追求均值,这是我们要干的事。”
温婷也认同“大模型是我国当下发展的一个趋势”。在她看来,物业行业在实际发展中各个纵深领域非常多,尽管只是“物业管理”这四个字,但实际上的业态多种多样,每个场景里都有很多细致的东西。
“回到物业管理的本质上,AI更多的是怎样让老百姓的生活更舒适,不要有障碍,能让每个场景有自己的发挥空间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温婷指出,AI能够帮物业人解决现实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科技,最终都是要为人民美好生活服务的。”
“从资本来说,未来支撑社会是两样东西:数据、算法。物业定位则是一个数据公司+部分细分领域的算法公司,这是对物业未来在IT的一个很明确的定位。”孙哲峰指出,“当前我们进入到一个数据时代,最重要的特质就是数据驱动业务。数据资产化,包括港交所C18条款把数据可以进行估值了,并且未来数据是进入财务报表的。”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