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沪闵路旁,曾经的大中华正泰橡胶厂已焕然一新,变身为一座高颜值、开放式的科创园区——华谊万创·新所,不少驾车、坐地铁或步行从这里经过的市民,都会被它富有时尚张力的建筑群所吸引。实际上,除了形态更新、产业更新和功能更新外,大中华正泰橡胶厂的转型升级还凸显了“国企业主控股、市场化企业运作、地方平台公司支撑”的合作模式,三方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多方共赢。
旧厂房换“新颜”
(资料图片)
大中华正泰橡胶厂曾是上海橡胶工业领军企业,原为大中华、正泰两个橡胶厂整合而来,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1970年代初在闵行区沪闵路建新厂,到2005年陆续建设了18栋工业建筑,占地面积达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6万平方米,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载重全钢丝子午线轮胎生产基地,也被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摇篮”。后因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产能外迁,大中华正泰橡胶厂在2007年起停产闲置。此后,这里非但没有产业,每年还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场地看管和维护。
“在没落的厂区之外,周边区域却快速发展起来了。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紫竹科技园等相继建成,产业资源丰富,科创氛围浓厚,科技成果转化需求旺盛。2016年,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启动,将沪闵路剑川路T型发展轴定位为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产业集聚区,承载引领闵行创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任,而大中华正泰橡胶厂恰处T轴交会处,占据沪闵路约350米的城市形象界面。此时,与周边城市功能和形象格格不入的工业存量,更新改造已迫在眉睫了。”华谊万创·新所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在闵行区的支持下,2019年12月,由华谊集团、上海万科、闵行弄升共同出资组建投资主体,大中华正泰橡胶厂的更新改造拉开序幕。”
“开放共享”理念融入空间
作为上海近代工业史上曾经辉煌的企业,大中华正泰橡胶厂承载着许多职工和市民的记忆,沉睡多年的老厂房转型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的科创产业园,既要保留工业文脉和地区特色,又要适应新产业的入驻,无疑是一道新的难题。对此,项目相关负责人说:“针对历史工业厂房遗留的18栋建筑,万科在园区设计上保留了高层高、强承重等优点,充分尊重场地工业遗存,把包豪斯主义简约、疏朗的风格运用到整体设计中。通过保留厂房元素、提炼设计语言、转化现代功能等工序,延续园区历史记忆并获得功能新生。华谊万创·新所作为万科新所系列,坚持上生·新所‘开放共享’的空间定位原则,将项目四周界面全部打开,把空间开放给周边的居民、高校师生、办公客群等,与周边的生活空间连通,形成很强的互动性。集中的绿化与露天广场,满足人们对绿化与活动空间的需求,成为这片街区最有活力的区域之一。”
历经近两年的改造,2021年11月30日,华谊万创·新所正式对外运营。整个园区显得时尚又怀旧,很好地体现出“保留且以修旧如旧”为主、“拆除与新建”为辅的更新理念。园区已形成“传承工业文明,拥抱科技时代”的特色,比如在园区占据“C位”的主建筑,保留了一组钢结构灯架,还原了工厂的历史空间,市民置身广场中仰望灯架,大中华正泰橡胶厂曾经的“模样”跃然浮现。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助力器
华谊万创·新所所在的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近年来发展迅速。闵行“十四五”期间围绕“一南一北”战略,重点聚焦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创新生态也在快速形成——园区所在的大零号湾区域已入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大零号湾分中心、区科创服务中心、上海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南部分中心、区高端人才服务中心等企业服务机构,可零距离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营造近悦远来的创新创业环境。
据悉,在高校科技成功转化方面,华谊万创·新所已和上海交大科技园达成合作协议,将园区作为大学科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引入上海交大教授师生团队、校友资源,吸引多家高校孵化的产学研项目;在产业导向方面,园区聚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成功引进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公司研发中心。
此外,园区不仅成了集聚高质量企业的“产业容器”,也成为造福周边市民的“共享空间”。园区将沿沪闵路一侧变为绿廊步道,还引入横泾港人行连桥,将产业园和高校“无缝衔接”。值得称道的是,老厂房围墙被拆除后,净宽7米的双面步行街区、占地3000平方米的包豪斯体育广场、4000平方米的水岸运动休闲广场和城市会客广场等都成为周边企业和市民共享的活动空间。随着南侧750米滨河景观提升完成,园区还积极引入赛艇俱乐部、茶馆、咖啡屋等业态,不断丰富岸边功能,吸引更多人到此漫步、休闲和消费,“引人”“聚人”“留人”的正向循环就在不经意间孕育和活跃起来,“闲置土地”也逐步变为集科创、研发、工作、生活与休闲于一体的“活力之地”。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