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3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与金融服务机构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联合发布首份《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旨在更好地了解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水平,探索契合大众需求的金融素养教育路径。
在此次评估中,中国居民金融素养平均总得分为64.4/100.调研将金融素养问题划分为知识和技能两大类,受访者在知识类问题中的得分最高,为68.0,在技能类问题上的得分为65.2,而在测试其是否能将知识储备应用于决策的综合类问题时,平均得分仅为47.7。
六大细分维度中,受访者对收支预算、资产配置结构等财务规划知识的掌握度相对较好,且具有一定的长期规划意识,财务规划维度得分高达75.1.相比之下,对于产品适配性、预防金融诈骗等财务安全和保障问题,以及货币和银行知识的理解仍有欠缺,这两大维度的得分分别仅为57.4和60.6。尤其在有关通货膨胀、复利和多元化投资的“金融素养三问”中,全部答对的受访者比例仅为21.0%。
此次调研的亮点还包括:青少年和老年群体是金融素养教育和消费权益保护需重点关注群体。18岁以下受访者对基础金融知识的掌握尤显薄弱,在上述“金融素养三问”中的正确率分别仅为46.1%、36.6%和21.7%,相比全样本的平均水平均低出约20个百分点。65岁以上群体则需重点提高消费者权利和责任方面的金融素养,他们在这一维度的平均得分(50.6)大幅低于总体水平(65.0)。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近年来这两大群体在消费金融领域频频踩雷。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针对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以不同的方式和内容开展差异化教育,可以提升金融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项目牵头人、高金教授吴飞谈到,“比如教育机构可以和有关部门一同探索如何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优化青少年的金融通识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金融认知,为日后独立进行财务和投资决策奠定基础,同时也要进一步整合金融教育资源、为金融机构的投资者教育提供知识赋能。”
金融服务机构是此次调研中最受居民青睐的金融教育渠道,有40.5%希望通过其获取金融知识培训。此外,也有28.4%和20.9%的居民希望通过监管机构和教育机构获取金融教育。由此可见,金融机构因发挥其在客户覆盖广度、客户了解深度和实践经验高度上的优势,在金融教育中起到引领作用,而业界与监管和教育机构形成合力对全面提升居民金融素养更是至关重要。
高金执行理事屠光绍也在发布会上表示:“过去几十年,中国居民家庭的财富结构转型和与金融市场的互动性增强使得金融教育在当下尤为必要。此次调研为我们全景展示了我国当前的居民金融素养情况,同时参考海外先进实践经验,为日后的金融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启发和借鉴。”
据悉,此次报告的研究团队从货币与银行、收支与信贷、储蓄和投资、消费者权利和责任、财务规划、安全和保障六个维度对中国居民的金融知识和技能水平开展量化调研。报告数据收集于2022年8月完成,共采集到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10041份有效样本,覆盖所有年龄群体。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