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连锁超市经营情况报告(2022)》显示,2021至2022年,尽管连锁超市企业面临复杂的环境和挑战,但截至2022年10月底,仍有近七成的企业销售同比增长,线上销售增长的企业占95%,剩余的5%为持平状态,线上销售的增长弥补了线下来客数下降产生的负作用。
线上销售同比增长
(资料图)
报告显示,在连锁超市门店数方面,截至2022年10月底,门店增加的企业近四成,持平的企业占两成。
另外,线上销售正在弥补来客数下降产生的负作用。截至2022年10月底,近七成企业来客数下降,仅有不到一成的企业来客数实现增长。但线上销售增长的企业占95%,剩余的5%为持平状态。
报告指出,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促进下,连锁超市企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化解不利因素,提升服务价值。比如,通过多品牌、多细分业态、多门店类型、多渠道的发展模式,聚焦目标顾客,探索发展最优解。传统的实体超市、生鲜超市及新零售超市都在通过精准满足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不断尝试。
以此同时,连锁超市企业围绕社区商业打造美好幸福生活。在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发挥生活圈便民、利民、惠民作用的背景下,传统品牌不断迭代门店模型,提高市占密度;电商进入社区商业领域开拓新的增长机会;房产中介北京链家与美团、拼多多合作,门店接入自提业务。
即时零售快速发展
报告指出,社区团购回归理性之时,在消费需求推动下的即时零售快速发展。
据艾瑞中国预测,至 2025 年,国内即时零售平台模式市场规模将达到 1.2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 50%以上。商务部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报告》首次明确提到“即时零售”的概念,肯定了即时零售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中发挥的作用。
报告显示,即时零售可分为平台与自营两种模式。自营模式由于运营资产偏重,采用此模式的企业大部分为已经有网点优势的实体企业,也有如朴朴、叮咚买菜这样的前置仓电商企业。
浙商证券研报显示,即时零售的平台模式优于自营模式。据测算,到2025 年,平台型和自营型市占率将从 2021 年的 64%和 36%分别变为80%和20%。而在即时零售市场的平台模式下,和实体门店联系更紧密的美团拥有较大的领先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即时零售的发展,促使平台电商与更多的实体门店合作,线上平台基础设施的地位更加凸显。从长远看,即时零售模式将改变平台与实体门店间的商业生态关系,改变门店运营、获利的逻辑。
到家订单履约成本下降
报告中提到,超市行业全渠道融合继续深入,而线上业务盈利则是从业者面临的挑战。
根据报告数据,2021年,超市行业线上销售平均占比已达6.5%,比上年提升0.9%;线上自营单品数量上升至9343个,比2020年多出1000余个单品;线上平均客单价略有上升,2021年为70.7元,上升0.2元/单;线上订单数量同比快速增长,2021年线上订单数量同比增长108.3%,高于2020年30多个百分点。
另外,开展到家业务的门店数逐步增加。数据显示,2021年,73.4%的门店已经承接到家业务,比2020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随着在线订单数量的快速提升,到家订单履约成本进一步下降,2021年为9.1元/单,低于2020年0.5元/单。
这背后离不开数字化技术投入的增加。2021年,超市企业新技术/数字化投入占销售的比例平均为1.49%,比2020年提升0.4个百分点。七成企业2022年持续增加数字化投入。
同时报告中提到,在数字化改造过程中,八成企业将增设新岗位、新部门,其中的两成由老板直接领导,剩余的六成由原业务主管领导兼管。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认为,经济增长有其周期性变化,有高潮也有低谷。这些都会对行业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但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还是自身。“对零售业来说,消费者价值最核心的是便利性和商品的性价比。便利性既包括时间、空间的便利性,也包括消费者可选择产品的品种丰富度等。在便利性方面看,线上零售的优势更加明显。”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