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彬:经济复苏应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来源:金融界  发布时间:2023-03-30 11:02:49 


(资料图片)

金融界3月30日消息 近日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参加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发言表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不足,为了避免形成宏观政策的合成谬误,影响政策效果,需要加强财税、货币、产业、就业等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确保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

要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达到潜在增长水平,短期还需要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并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为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创造出新的动力。

一是消费领域的改革。例如,增加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大家有能力消费,也敢消费,这些都离不开消费领域的制度性改革。

二是投融资领域的改革。我们在新基建、医疗健康、养老育儿等服务业领域还有巨大的投资空间和潜力。还可以在市场准入、营商环境等方面出台新的举措,挖掘投资潜力、提高投资效率。

三是财税和金融改革。比如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关系问题、金融要素中的利率市场化问题等,需要继续深化相关领域的改革。

四是外资外贸领域改革。下一阶段要按照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总体要求,深化外资外贸领域改革,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以下观点整理自温彬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62期)上的发言。

一、当前经济复苏的态势和下一阶段的走势

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是5%左右,虽略低于市场预期,但还是客观和实事求是的,也符合我国当前潜在增长力水平。关于潜在增长率有两个观察,一是学界研究普遍认为潜在增长率在5%左右;二是政府“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提出,2035年较2020年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翻一番,要实现这一目标,未来15年平均经济增速应该达到4.7%左右。所以,无论是学界研究还是政策目标,经济增速应该在5%左右的水平。但是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平均实际增长率只有4.5%左右,仍存在产出缺口,所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让经济恢复到潜在增速非常必要。

去年末疫情管控放开后,大家对今年经济的增长充满信心和期待。从前两个月的宏观数据来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都出现了企稳回升。在供给侧,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较去年年底回升;在需求端,消费已经由去年的下降改为增长3.5%,投资增速也回升到5.5%。经济呈现稳步回升的态势。

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增长中存在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外需方面,今年前两个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下降了6.8%,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出口下降的态势;就业数据方面,2月份调查失业率是5.6%,较1月份5.5%提高了0.1个百分点。可以说,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稳固。今年稳增长的重中之重是改善和扩大内需。从中央到地方都把扩大内需放在了首位。

今年内需能否有效扩大,在稳增长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主要取决于消费和房地产下阶段走势。去年居民新增存款达到了17.8万亿元,今年前两个月居民新增存款近7万亿元,居民储蓄倾向增加。相反居民贷款意愿则有所回落,比如按揭贷款,今年前两个月增长了3094亿元,同比少增3800多亿元,居民存量房贷也出现提前还贷的情况。大宗消费中,房地产销售较去年有明显回暖,汽车消费则由于新能源车补贴退出,今年1-2月份汽车销售下降比较明显。在假日消费方面,春节出行人数和人均消费都没有回升到疫情前水平,消费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今年前两个月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0.1%,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了5.7%,降幅较去年明显收窄,反映自去年以来的稳地产政策开始显效。不过,回升势头还需进一步观察。研究发现,房地产价格、销售额与居民部门杠杆率呈高度正相关。最近两年,居民部门杠杆率一直稳定在62%左右,如果居民部门杠杆率不能继续提升,也会对房地产市场带来压力。目前来看,无论是居民消费还是居民负债,都需要宏观政策进一步支持。

二、今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和方向

去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在主要宏观管理政策方面,强调做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

1、财政政策

政府赤字率从去年2.8%提升到今年3%,地方政府专项债从3.65万亿元提升到3.8万亿元,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虽然去年名义赤字率是2.8%,但广义财政口径的实际赤字率达到7.4%,财政支出对稳增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去年为应对疫情,中央和地方支出规模较大,并动用了历年结余资源,比如央行上缴了1万多亿元的利润,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今年目标赤字率虽较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但实际赤字率未必能达到去年水平。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较上年增加了1500亿元,需要做好与其他资金的配合,更多地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同时带动政策性金融工具以及商业银行配套资金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

2、货币政策

今年稳健货币政策强调精准有力。从有力来看,作为总量工具运用的降准降息对扩需求和稳定市场主体信心很有必要。从降准来看,随着外汇占款规模的下降,降准成为现阶段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相对于MLF、逆回购等流动性补充工具而言,降准有助于增加金融机构低成本的长期资金,对于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具有积极作用,今年内还有降准的空间和必要。从利率来看,短期内政策利率会保持稳定。央行在《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这主要源于“疫情防控优化后消费动能可能逐步升温,劳动力市场加速回暖可能对未来工资变化产生影响,海外高通胀的传导效应”等。今年2月末,M2增速达到12.9%,创7年新高,流动性总体充裕,下调政策利率的必要性下降。不过,从实体经济需求来说还有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的需要。比如存量房贷利率还比较高,提前偿还按揭贷款的压力还比较大。因此,从趋势上看,政策利率可能保持不变,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易上难下,贷款利率还有下降的可能。从精准来看,目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规模已经达到6.4万亿元,对于支持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汇率方面,今年人民币仍有升值的可能,预计今年下半年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转向,美元再次走软,人民币或出现被动升值。但要考虑到今年出口形势和压力,人民币汇率还是要保持相对弹性,促进外需和出口的稳定。

三、宏观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建议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不足,为了避免形成宏观政策的合成谬误,影响政策效果,需要加强财税、货币、产业、就业等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确保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

1、短期看宏观政策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市场机构预测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率在4%左右,低于5%的目标。如果实际增速低于潜在增速,则需要需求管理政策把经济拉到潜在水平,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其中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尤为重要。昨天召开的国常会决定延续和优化实施部分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对于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稳定预期会带来积极影响。在货币政策方面,上周央行决定降准,增加低成本长期资金的流动性投放,这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配置管理,更重要的是降低银行体系的资金成本之后,引导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下阶段,货币政策还有较大运用空间。降准仍然可期。结构性货币政策方面,建议做好接续性管理,疫情期间很多政策出台,后疫情时代一些临时性政策可以退出,有些结构性工具可以变成长期的制度性安排,比如对于普惠、绿色、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持。有些结构性工具还可以增加额度、扩大金融机构范围,比如碳减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等。

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方面,过去一年主要针对刚需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下一阶段可以在改善型需求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随着二胎家庭的增多,住房改善型需求比较迫切,可以因城施策,调整二套房、普通和非普通住宅认定标准,适度下调二套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等,对于巩固年初以来房地产复苏势头很有必要。

2、出台具体有效措施稳定市场主体预期

当前需求不足同预期转弱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有很大关系,需要出台具体有效措施稳定市场主体的预期,包括针对居民和企业,特别是市场一直期待政府部门能够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这对于增加民间投资、提升经济活跃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3、中长期看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央多次强调要把扩大总需求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近三年,为应对疫情而出台的政策主要以需求管理为主,目的是尽快稳住经济,解决就业压力。下一阶段,要使经济恢复到潜在增速水平,离不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

一是消费领域的改革。现在消费整体还是偏弱,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向中低收入家庭发放补贴、鼓励绿色节能家电和新能源车消费等措施,对于提振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金额有限,难以持续。要真正发挥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消费领域相关改革至关重要。比如增加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大家有能力消费,也敢消费,这些都离不开消费领域的制度性改革。

二是投融资领域的改革。投资在稳增长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我们在新基建、医疗健康、养老育儿等服务业领域还有巨大的投资空间和潜力,特别是支持民间资本进入上述领域,还应在市场准入、营商环境等方面出台新的举措,挖掘投资潜力、提高投资效率。

三是财税和金融改革。比如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关系问题、金融要素中的利率市场化问题等,需要继续深化相关领域的改革。

四是外资外贸领域改革。目前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去全球化以及供应链重构给我们对外开放造成一定的压力,下一阶段要按照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总体要求,深化外资外贸领域改革,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总的来看,要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达到潜在增长水平,短期还需要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并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为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创造出新的动力。

关键词:

温彬:经济复苏应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界3月30日消息近日民生银行(600016,诊股)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参加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发言表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更多

2023-03-30 11:02:49

全球快看点丨易纲: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胡萝

易纲: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胡萝卜加大棒”,2022年支持工具已带动碳减排约一亿吨金融界3月30日消息据央行微播,人民银行行长易...更多

2023-03-30 10:57:41

今日聚焦!ChatGPT让周鸿祎着急了,360AI提前剧透

3月29日下午,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2023数字安全与发展高峰论坛上,以现场演示的形式,展示了360大模型产品在智能搜索场景中的应用...更多

2023-03-30 09:58:43

国家卫健委:进一步加大对开展医疗美容、辅助生殖

国家卫健委近日印发2023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监督抽查内容包括,持续巩固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打击整治人类辅助生殖...更多

2023-03-30 09:50:04

盈康生命:2022年营收增长6.09%,财业双改善

3月30日,盈康生命发布了2022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 56亿元,同比增长6 09%,其中医疗服务业务收入9 97亿元;...更多

2023-03-30 09:54:12

视点!“女战士”张兰水逆,被原麻六记直播负责人

俏江南创始人张兰近日麻烦不断。因为多年前与CVC基金的俏江南股权之争,她被追债9 8亿元。与此同时,麻六记前直播运营负责人孟贺在...更多

2023-03-30 09:52:20

焦点热门:阿里首席财务官:所有业务集团都会形成

金融界3月30日消息,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所有业务集团都会形成可独立融资,包括寻求独立上市的主体。对股票回购计...更多

2023-03-30 09:04:03

世界微速讯:阿里,即将开始“有序扩张”?

在阿里巴巴,企业架构改革几乎是每年一度的必备戏码,通常发生在一年中的上半年,也就是阿里财年结束的前后。其架构调整的范围之大...更多

2023-03-30 07:54:32

热点在线丨绿城中国业绩会上刚提拿地目标,今日已

3月29日,杭州第二批集中供地出让结束,绿城中国(03900 HK)斩获了2宗地块,成为最大赢家之一。把投资策略聚焦到中心城市,是绿城...更多

2023-03-30 06:06:49

天天热点评!炸锅!煤老板突然宣布:溢价50%回购

大家好,今晚简单看点有意思的财经事件。煤老板:高溢价回购股票,“退市”不玩了29日晚间,总市值300多亿港元的上市公司,伊泰煤炭...更多

2023-03-30 06: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