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山东人被豆橛子逼疯”上了热搜。在豆橛子丰收这俩月,不少山东人内心的口号是:山东豆橛子拿点走吧您?
称长豇豆为“豆橛子”,到我们这里却例外,我们淄川城南“乡语”主打一个短平快,能用一个字说明白的,绝不吐两个字。所以,豇豆,我们也不随大多数山东人叫“豆橛子”,我们叫“豆荚”。说这个词时,还得给它搭配一个伴侣——茄,豆荚茄是夏天菜地里的显眼包,排名不分伯仲。
(相关资料图)
它俩不仅结伴在菜地里称霸,还结伴出现在餐桌上。豆荚茄在我们这里已经成为一个词,公平说,豆荚茄既能单打独斗,自成一菜;又能双剑合璧,炖烂在一个锅里。
豆荚茄是时令菜,也是家常菜,大多数人都喜欢,坏就坏在它们生长旺盛,浇点水,就铆足了劲儿长,今天刚摘了,明日又长足了腰身给你看。咱就说,山珍海味天天吃也有腻的时候,豆荚茄也不例外,从初吃欢喜,到久吃生厌,用不了十天。
有种地情结的我妈,在家门口开垦出一片菜园,种点时令蔬菜自给自足。鉴于豆荚茄高产,自消困难,送人也困难,我妈决定少种、精种。今年总共种了4棵茄子,几架豆荚,没想到今年豆荚茄大丰收,一天就摘四五个紫胖子,豆荚也长势喜人,蹭蹭蹿个儿。
我妈吃不了,儿女家挨个送,一次我妈去给大哥家送菜,进厨房发现,上次送的菜还躺在塑料袋里,口都没解开。我妈说,即便不心疼菜,还心疼自己的力气呢。气得我妈发誓,再也不给大哥家送菜了,除非他打电话要。
自己吃够了,我妈开始将目光瞄向亲朋,送了几次后,亲朋也开始婉拒,说家里还有。总不能让菜烂在地里,我给她出主意,家门口是公园,晚上散步的人不少,不如放公园门口,谁稀罕谁要。
我妈想了想说,免费菜,谁好意思白要,不如象征性收点钱。我打印了一张收款码,上面写着:自己地里的绿色蔬菜吃不了,拿出来贱卖,五毛钱一兜。
每天下午,我妈把小椅子搬到公园门口,再把自己家消耗不了的豆荚茄装方便袋里,放在椅子上,把收款码贴在椅背上。
无人售菜,钱付不付无所谓,菜送需要的人,不浪费就行。
晚上,我的手机响了,有人扫码支付了5元。我以为是拿菜的人看错价格了。第二天晚上,我妈又把一兜豆荚茄放到椅子上,这次收到了4元。隔天,我妈放了一兜,我又收到了10元。
我妈在公园门口放菜有十几天了,从未有人扫码支付五毛钱的。扫码支付就像开盲盒,每天价钱都不同,“盲盒”价格每次超出我的预料。善意回赠善意,温暖回报温暖,让人心生感动。
“盲盒”收款,我妈感动的同时又感慨,自己赚了他人便宜,这样不好,明年豆荚茄少种,绝对不能种这么多。
呃,这话听着这么耳熟,我妈貌似年年此时都说一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