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沉浸式互动画剧展“遗失的幾米世界”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总策展人、台湾著名舞美制作人范朝炜接受《中国新闻》报记者专访,分享此次展览背后的种种技术细节,以及他与叶锦添、杨丽萍等著名艺术家合作,通过传统文化元素呈现东方美学的经历。
5部绘本1个主题 两岸团队打磨3年
“遗失的幾米世界”画剧展围绕幾米的5本知名绘本《微笑的鱼》《向左走·向右走》《月亮忘记了》《幸运儿》《遗失了一只猫》,打造了10个平行叙事空间。参观者走进任何一个空间,就像踏进幾米绘本中的梦幻世界。
(资料图片)
“这五个绘本,其实很难从某个角度去解释它,但它们不约而同地在‘拥有与失去’这件事情的讲述上,让人印象深刻,主人公也都在这种‘拥有与失去’中找回了自己。”范朝炜说。
“遗失的幾米世界”画剧展现场。刘益伶摄
从绘本中的2D图像到3D、动画,再到画剧展,最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遗失的幾米世界”经历了两岸团队的三年打磨。
“画剧展需要很多3D和动画的素材,而幾米老师创作的绘本作品是平面视觉的艺术,怎样让观众在立体空间里沉浸式感受幾米元素带来的氛围感,这是我们花很多精力去思考、设计、推敲、推翻、重建以及最终确认呈现的过程。”为此,范朝炜和团队做了很多尝试。
比如在场馆墙面的设计上,策展团队一开始便确定以手绘形式来呈现。范朝炜介绍,团队经过许多次试验来确保墙面上的绘画呈现得完整、好看,既要贴近还原绘本中的符号,还要让5个绘本故事在整体叙事与视觉呈现上和谐统一。
“用布包住搭建墙面的木板,就可以在上面作画,但木板会透色,所以我们得先把木板漆白,之后再包上布、再漆白,再绘画、再上色。”解决了手绘墙面的问题,范朝炜又发现,“如果有人用手去碰,或者搬运过程中摩擦了颜色,也会影响最后的呈现效果,所以我们还得在画的外层上一层保护漆,再上一层防火漆……”
一场展览从开始到结束,反复的试验将贯穿始终,用什么材料才能营造想要的氛围,灯光怎么打比较好看,都是试验的内容。“等这个展再也不演了,试验就结束了。”范朝炜说,“剧场人有一种精神——我们对剧场的修改、调整一定会进行到最后一刻。只要展没结束,只要观众不在,我们就会继续改、继续调整,做到拆台为止。”
据主办方介绍,未来5年内,“遗失的幾米世界”画剧展将在上海、南京、香港、台北、新加坡等15个国内外城市巡回展出。
“我们希望与读者之间建起一座‘桥’,不仅绘本中的主人公在‘失去’中看到了更多‘拥有’,来看展的每位观众都可以在‘桥’上找到独属自己的一份答案。”范朝炜说。
用中国传统美学与世界共鸣
不仅是展览,范朝炜热爱与每一个可与观众产生共鸣的舞台。为建好连通观众的“桥”,2018年,他离开任教20年的台湾大学,来到北京,一心投入演出技术工作。他把生活中大多数时间都留在了剧场,团队同事心疼“范老师在剧场的时候,经常忙起来一整天都不吃饭”,而范朝炜最在意的是,怎样才能让观众不失望?
“每一场戏,每一个完美呈现的瞬间,其实都只是在跟观众、剧场共同存在的那一秒钟。”范朝炜说,一部戏在巡演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不同的剧场,也会换不同的演员,因此对一部戏1:1的还原存在一定难度。“所以我们更关注每一次演出给观众带来的好的体验,这些感受可以还原。”范朝炜说。
剧场里每一场演出的“试验成果”都会被记录下来。比如,哪种材料的透光效果最好?灯光和音乐怎么配合才出彩?观众对哪一个细节的反响不错?演出结束后,导演会说“明天继续改吧”,直到这场戏封箱。而这一轮巡演的经验和教训,又会沿用到下一个策划中。
“我们是解决舞台‘疑难杂症’的一群人,怎样把导演需要的舞台效果实现出来,就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近年来,范朝炜为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攻克了《平潭映象》《十面埋伏》等经典作品舞台技术难点,助力著名艺术家叶锦添在歌剧《红楼梦》(旧金山歌剧院版)中呈现了新东方美学的舞美理念……好的艺术作品不分国界,也无论形式是舞蹈、音乐、戏剧抑或展览。
“我们想用别人听得懂的、看得懂的方式去向世界介绍作品、介绍中国”。范朝炜说,未来,团队将打造一些全新IP,通过艺术表演的形式来推介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美学构成,“让大家在文化体验的过程中,舒服地去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和其中不可复制的美,让世界与我们产生共鸣”。
【人物简介】
范朝炜,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剧场建筑与舞台技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曾任多项展览、演出的制作管理及技术统筹,包括《叶锦添:全观》《叶锦添:凝望》《叶锦添:流形》、歌剧《红楼梦》(旧金山歌剧院)、话剧《倾城之恋》、舞剧《琵琶行》、音乐剧《摇滚莫札特》等;杨丽萍专属剧院设计及演出技术统筹;丰子恺艺术中心、深圳华润城万象天地裙房剧场、浔龙河田汉戏剧小镇、台北艺术中心(台湾)、高雄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台湾)等展演空间/主题公园策划、设计、监理及顾问等。(完)(《中国新闻》报记者程小路 作者刘益伶 图文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