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国新办就做好能源保供确保温暖过冬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张祖强介绍做好能源保供确保温暖过冬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高弘杰 摄
(资料图)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付朝欢
春节临近,新一轮的雨雪天气将带来大幅降温,冷空气活动会对能源保供带来哪些挑战?我国原油、天然气有一定外采比例,是否会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如何保障人民群众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
1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祥和过年的能源保障是安全可靠的。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张祖强一同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全国能源供应有保障
综合考虑能源增产增供取得明显成效、能源储备和顶峰保供能力显著增强、民生用能保供稳价有力有效、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得到较好保障等方面因素,连维良给出判断:“总的看,全国能源供应有保障,价格平稳。”
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能源供应有保障。
——煤炭。供暖季煤炭日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5000万吨,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1.75亿吨的高位,可用天数达到22天。
——天然气。全年天然气增产超过100亿立方米。全国储气能力超过320亿立方米,入冬前实现应储尽储。目前采暖季已过半,储气库剩余可动用储气量仍有200亿立方米。供暖季以来,全国日均用气量11.5亿立方米,最大日用气量13亿立方米。
——电。各类发电装机增加2亿千瓦以上。供暖季以来,全国日均调度发电量236.2亿千瓦时,最大日发电量255亿千瓦时,全社会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连维良还提到了应急保供机制。统筹做好煤炭、天然气、电力、成品油等各种能源品种的互济互保。完善需求侧负荷管理预案,坚决做到非极端情形不限电、不限气,极端情况下限电不拉闸、限气不关阀。
民生用能,不仅“量足”,而且“价稳”。
连维良介绍,发电供热用煤、民生用气中长期合同实现全覆盖,合同履约和运力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推动电煤中长期合同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居民用电严格执行政府定价,管道天然气覆盖范围内居民用气执行门站价格政策。
节日能源保供“承压”
张祖强介绍,2022年入冬以来,我国气候呈现两个比较突出的特征:冷暖起伏比较大,总体降水偏少。
谈及气候对节日能源供应的影响,张祖强说,冷空气活动会带来低温雨雪天气,从供需两个方面对能源保供带来压力:一方面,低温降温会导致居民对供暖的需求增加,提升采暖用能需求;另一方面,雨雪冰冻天气会影响煤炭的生产和运输,影响到电力输送。
“但根据往年经验,春节前后的能源总需求将有所下降,满足因降温增加的采暖需求有可靠的资源保障。”连维良指出,即使极端情况下,出现超预期的居民用能需要,通过启动压非保民预案,能确保民生用能不受影响。
2022年入冬以来的历次寒潮天气均得到了较好应对。目前离供暖季结束还有两个多月,面对这一轮冷空气过程,连维良强调,不能掉以轻心,要坚持底线思维,积极应对,必须慎终如始做好保供各项工作。
具体而言,要做到四个“保”。
保正常生产。针对雨雪可能导致的停产减产,指导能源企业提前制定预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争取产量不减或少减。
保正常运输。北方地区的发电供热企业、港口做好冻煤卸车工作,确保煤炭运输大通道和关键枢纽畅通。
保顶峰出力。加强统筹调度,增加高峰期的顶峰资源供应,确保极端降温情况下的增量民生用能需求。
保个案快速处置指导。加强对个案问题的监测预警,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一个都不放过,及时协调解决个案问题。
实现能源“价稳”十分不易
除了极端天气考验,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国内能源供应受到国际能源供需变化和价格波动的影响。“我国是能源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也是进口大国。在严峻外部环境下,实现能源保供稳价,特别是稳价,十分不易。”连维良强调。
连维良坦言,2022年以来,国际能源供需形势严峻复杂,能源供应持续紧张、价格大幅波动,国内能源保供难度和压力明显增加。我国依靠制度优势和保供稳价组合拳,实现了能源价格总体稳定在合理区间。
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份,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居民水电燃料价格仅上涨了约3%,汽柴油价格涨幅也明显低于欧美,尤其是居民电价、气价总体保持稳定。
连维良指出,能够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四个着力”。
着力增加有效供应。增加供应是稳定价格的前提。支持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满负荷生产,增加有效供应。加强运输协调,做好产运需衔接。
着力完善价格机制。科学定价机制是稳定价格的核心。创新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明确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深化煤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合理调整煤电上网电价区间范围。居民用电严格执行政府定价,管道气覆盖范围内的居民用气执行门站价格政策。
着力用好中长期合同。签订中长期合同是对冲价格波动影响的重要措施。鼓励国内企业早签多签进口长协,提前锁定进口资源。全面提升国内长协的签约履约率。
着力发挥能源企业保供关键作用。各类能源企业克服困难,努力增产增供。政府尽力帮助能源企业纾解困难,通过中长期合同控制成本,通过落实价格政策合理疏导成本,加大财政、税收、金融支持力度,有效缓解一些企业的阶段性经营困难,为能源保供稳价创造了良好条件。
绝不放过任何影响保暖保供的个案问题
当日的发布会上,现场记者的提问中有三个问题都是围绕近期保暖保供个案问题展开的。
其一,有煤改气地区出现了居民天然气限购、断供情况。
“这一问题我们监测到后,立即责成地方政府采取措施,予以纠正。”连维良表示,全国采暖季天然气资源总量是足够的,在采暖季之前组织签订的天然气中长期合同量超出了各地预计需求,进入采暖季以来,实际消费量低于预期。因此,任何地方和企业对民生用气都不得限购减供,一旦发现这样的问题,都将严肃追责问责。如果是由于气源合同不足,国家将协调增供,如果是其他个性问题,由属地政府一事一议帮助解决。“总之,涉及民生用能,绝对不能限购停供。”
连维良表示,这一问题暴露出一些地方和企业对民生用能保供稳价措施没有落实到位。为了避免这类问题再次发生,关键是要落实两个责任:一是属地政府帮扶、监管和兜底保供责任,二是能源供应企业的主体责任。
其二,有供热企业反映面临亏损,甚至出现了宣称要停止供暖的情况。
“我们经过调查了解,情况属实。目前这个问题已经解决。”连维良说,供热企业因为燃料成本上升导致经营压力加大,确实是一个共性问题,但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成因对症施策。重点是抓好五个落实:落实资源保障、落实价格和补贴政策、落实属地兜底保供责任、落实“一企一策”帮扶措施、落实个案监测和快速处置机制。
连维良强调,虽然是个案问题,但提示我们要进一步进行供暖企业的风险隐患排查,防微杜渐,绝不放过任何影响保暖保供的个案问题,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其三,有一些企业反映不能足额签订能源中长期合同,签到的部分合同也不能全部履约。
对此,连维良回应,一些企业反映的能源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问题是客观存在的。2023年,将加大力度推动解决,做到“应签尽签”。但涉及公共利益的、涉及民生保供的这一部分,要在政府指导下规范签订中长期合同。对此提出的目标是100%全覆盖。企业在签约中遇到困难的,各级煤电油气运协调保障机制将予以协调解决。同时,做到“违约必究”。政府将加强对所有能源中长期合同的监管。在能源保供的中长期合同中,特别是电煤和供热用煤的中长期合同中,已经明确了“欠一补三”的惩戒约束机制。
章建华说,为进一步消除大家的后顾之忧、畅通问题反映和处置渠道,针对具体到哪个能源企业出现的保暖保供问题,反映后没有解决或解决不满意的,可以拨打“12398”能源监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