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盖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新服务等内容的新型消费作为我国消费市场发展的大趋势,是实体经济的新增长点。新型消费迅速发展的背后,催生出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也对金融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当前,银行机构积极布局消费金融业务,不断加大对新型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但仍存在短板和不足。
银行机构业务发展不均衡。从基层调研情况看,在大型银行机构和中小银行机构之间、非涉农银行机构和涉农银行机构之间,消费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全国性大型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起步较早,凭借其明显的规模优势和行业地位,业务发展迅猛,市场份额占比7成以上。股份制银行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网点零售转型等方式,积极拓展消费金融市场空间,市场份额约占2成。城商行、农商银行和村镇银行由于经营规模小、地域覆盖有限以及科技力量不足等因素,市场份额占比不足一成。
消费金融产品不够丰富。一是消费信贷业务结构有待优化。长期以来,消费贷款中住房按揭贷款占比始终维持在90%以上,住房按揭贷款占消费贷款的比例过高,银行机构对于居民非住房类消费的信贷支持不足。二是契合新消费需求的信贷产品不够丰富。银行机构开办的消费信贷产品主要以房贷、车贷和装修贷等大额现金贷产品为主,针对教育文旅、健康医疗、智能家居等新型消费领域的产品短缺,产品研发步伐滞后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
(资料图片)
目标客户分类不够精准。银行机构客户分类方式较为粗放,未能结合新消费领域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消费群体需求偏好提供精准、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科技赋能作用不够明显。银行机构对于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普遍运用不足,推出的消费金融场景仍依赖于自身服务网点,对于医疗、教育、文旅、养老等新消费领域场景短缺,场景丰富性不及电商平台和消费金融公司,难以满足居民对消费领域结构升级的需求。
发展消费金融动力不足。一是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控难。由于对私客户风险抵御能力弱、贷款资金用途管控难等因素,消费信贷业务风控难度大。二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银行机构消费金融业务激励指标普遍局限于信用卡开卡量、刷卡笔数等,激励约束指标较为单一,银行机构对于贷款金额小、客户分散、风控难度高的消费金融,业务开展积极性不高。
笔者认为,金融支持新型消费发展,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优化发展理念,科学规划消费金融业务转型。一是突出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银行机构应结合自身业务优势进行消费市场细分,如全国性大型银行应充分发挥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在新消费领域创建特色品牌,保持自身的行业优势;地方性银行机构应立足区域实际,充分发挥信用卡拉动消费“主力军”作用,选取本地特色行业进行重点支持,以特色金融服务引领本地新消费市场健康发展;涉农银行机构应牢记“服务三农”的使命,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政策优势,助力农村地区消费市场提质升级。二是加强合作,实现互补式合作。探索多样性的业务合作模式,加大与消费金融公司、保险公司、小贷公司和电商平台等消费金融主体合作,在获客、运营和风控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发挥各消费金融主体业务优势,培育建设优势互补的新消费供给体系。
强化信贷支持,研发契合新消费需求的金融产品。一是加大新型消费领域信贷支持。充分发挥银行机构金融资源配置功能,优化消费贷款结构,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高信贷投放精准度,引导信贷资金向更具前景、更具活力的新型消费领域转移,刺激消费能力同步扩张,带动需求侧消费升级。二是优化新消费领域金融产品。积极研发个性化、差异化、普惠性消费信贷产品,针对新能源汽车、旅游、大额耐用消费品购置等需求,开发专属中长期消费信贷产品,通过适当下调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灵活分期等方式,持续加大对大宗商品购置消费的信贷支持。针对餐饮、零售等刚需、高频消费领域,持续发展信用卡等短期消费金融业务,通过发行银行机构与企业联名卡的方式,持续激发居民消费动力。
深化科技应用,提升金融服务对消费者的触达率。一是借力移动互联技术,创设多样化的消费应用场景。聚焦客户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多个场景,抓住大众对网络直播、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等新消费热点,将金融服务深度嵌入热点消费场景,迎合不同年龄群体的消费特征和消费升级趋势。二是加速推进数字化改革,助力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推进金融领域数字化改革,通过数字货币、移动支付、AR、VR等数字技术,进一步优化无感支付、刷脸支付、扫码支付等无接触式支付体验,持续提升客户消费体验感。三是针对消费者需求偏好,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借助科技力量改善模型和算法,实现快速精准获客,根据不同类型消费群体的需求偏好,提供相匹配的精准金融服务。针对中低收入群体和新市民群体,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更多匹配居民消费需求的产品,保障其消费金融的可得性。针对高收入群体,重点聚焦多样化、个性化新消费场景,挖掘高收入、高净值人群的消费增长点。
细化政策支持,不断激发居民消费活力。一是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愿贷动力。健全消费金融业务激励机制,探索将业务发展情况纳入银行机构考核项目和激励措施,提升银行机构业务发展积极性。完善消费信贷风险分担机制,推动更多银行机构与保险公司、担保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强化保险对于消费信贷风险分担作用,增强金融机构敢贷信心。二是探索让利举措,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充分认识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消费金融市场发力空间,通过多种形式的让利举措,提振居民消费动力。三是开展多方合力,广域打造消费旺地。联合地方商务部门、银行机构和商户,持续开展促消费活动,通过发放消费券等多种方式聚集人气。围绕节假日、夜间消费、汽车消费季和家电消费季等消费热点,掀起居民消费热潮,以“政银企”同频共振推动新消费市场加速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