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峰会是芬兰成为北约成员国以来的首次峰会,也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举办地距离俄罗斯最近的一次。
(资料图片)
乌克兰危机延宕之际,北约峰会将于11日至12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峰会的重头戏是商定一项使乌克兰向北约“靠拢”的计划,包括拟于12日召开北约—乌克兰理事会首次会议,释放坚定支持乌方的信号。
分析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一方面通过对乌军援深度介入乌克兰危机,一方面拒绝反思导致危机升级的深层原因,继续实施北约的东进、北扩和“亚太化”,这些做法将进一步恶化欧洲安全形势,也给亚太带来不安和挑战。
一场“定调”的会议
本次峰会是芬兰于今年4月成为第31个北约成员国以来的首次峰会,也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北约峰会举办地距离俄罗斯最近的一次。
维尔纽斯距离立陶宛与白俄罗斯边境仅有32公里,距离俄罗斯边境151公里。为了加强峰会安保,16个北约成员国共派出约1000名士兵,一些国家还提供了先进的防空系统。路透社评论称,北约国家名义上为峰会提供安保,实则借机向俄罗斯“展示肌肉”。
在先前的吹风会上,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这样介绍峰会的重点议程。
首先,与会方预计将同意一项包含三要素的计划,使乌克兰更接近北约。这三要素是:商定对乌多年援助方案以确保它与北约之间的全面互操作性;通过建立北约—乌克兰理事会提升双方政治关系;讨论乌克兰加入北约事宜。
其次,各方将寻求通过三个新的地区防御计划来加强防御和威慑,以应对“俄罗斯威胁”。该计划将涵盖大西洋和欧洲的北极地区、波罗的海地区和中欧,以及地中海和黑海。为了执行上述计划,北约将要求30万军人处于高度战备状态。
再次,“扩容”也是峰会的重点关注领域。斯托尔滕贝格说,将努力确保瑞典尽快“入约”。土耳其、瑞典和北约6日在比利时举行三方会谈,土方仍未同意瑞典“入约”,但三方同意10日在维尔纽斯北约峰会开幕前再次谈判。
最后,斯托尔滕贝格称,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韩国领导人将连续第二年参加北约峰会。“我们正在网络安全、海上安全和新技术等问题上进行更密切的合作。”
谈及此次峰会的背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指出,乌克兰危机已持续一年有余,乌克兰正在发动反攻。北约希望在几件事情上定调。
一是北约与乌克兰的关系问题。部分北约国家希望推动乌克兰“入约”进程,因为乌克兰危机延宕越久,北约内部出现分歧甚至立场倒退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它们希望锚定两者的关系,把对乌支持稳定下来。
二是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问题。去年北约峰会新版战略概念文件发布后,北约希望总结过去一段时间在欧洲的军事部署,并针对俄罗斯做出更系统、更具针对性的规划,可能包括更频繁地举行联合演习、部署更多高战备部队、加强指挥和控制架构等。
三是北约扩大化问题,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在欧洲层面扩员,各方希望实现妥协,促使土耳其对瑞典网开一面。二是在北大西洋区域外扩展力量,例如四个亚太国家第二次参加北约峰会,以及讨论在日本设立北约联络处等,目的是将北约触角向亚太延伸。
湖南师范大学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群表示,美国希望继续强化对欧洲和北约的控制,推动北约扩张——不但吸纳新的欧洲成员,更把势力范围拓展到亚太地区。
“1999年之后,北约的防区、使命和任务有了很大变化。”滕建群说,“如果说之前主要是保障成员国的国土安全,那么现在则把军事力量投射到世界各地,以保护所谓西方‘民主’和价值观。北约已堕落为美国对外军事干预的工具。”
另一个背景在于,北约内部暗流涌动。新老成员之间尚且有一些争论。新成员(主要是中东欧国家)要求美国强化兵力部署,提供现实安全保障,波兰甚至提出要求加入北约核共享计划,而一些老成员态度谨慎。围绕欧洲安全态势,尤其是乌克兰的“入约”和待遇问题,各方也存在争议。
“以上种种,都是在地缘安全态势变化之中的一种调整,而美国要利用这一调整过程加大对各方的控制。”滕建群总结。
通过机制安抚乌克兰?
此次北约峰会的看点比较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当其冲的依然是北约与乌克兰以及俄罗斯的关系问题。
塔斯社援引北约峰会官方议程文件报道,北约已确认将成立“北约—乌克兰理事会”,并将于12日举行首次会议。乌克兰《欧洲真理报》称,不排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亲自参会的可能。
崔洪建指出,北约内部分歧,决定了乌克兰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梦寐以求的成员国“名分”。因此,北约先通过理事会这一机制将双方关系固定下来。“北约已放话:基辅将被视作平等伙伴地位。未来需要观察,该机制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成员国身份——是不是除了《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其他权益都能向乌克兰提供?”
“另一方面,还要看北约如何兑现‘对乌克兰无限制的支持’。”崔洪建说,“美国最近带了一波节奏,宣布包括集束弹药在内的新一轮对乌军事支持,但并未获得一些盟友支持。另需观察的是,北约接下来怎么将解决乌克兰问题与应对俄罗斯相挂钩,将其转化为对俄的长期优势。”
有分析称,北约—乌克兰理事会旨在安抚乌克兰。滕建群说,这能让乌克兰产生“一只脚已踏入北约”的感觉,未来可能在军事援助、军队培养等方面进一步细化。“这种安排更多具有政治象征意义,因为需要常设平台来对乌沟通协调。”
另一大看点——北约的“欧洲扩员”进程,同样备受瞩目。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认为,瑞典因土耳其反对而无法“越过球门”,可能成为北约的一大尴尬和弱点。
崔洪建认为,瑞典的成员资格问题预计不会在峰会上得到完全解决,这需要土耳其议会程序来正式批准。但各国领导人将期待土方在今年年内发出“放行”信号。
还有一个看点是,北约的“门面担当”,也会通过本届峰会做进一步敲定。
目前,北约已同意将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的任期再延长一年,至2024年10月1日。据悉,该决定将在北约峰会期间获得成员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认可。
斯托尔滕贝格之所以留任,主要在于原本最有希望的继任者——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在得不到美国支持的情况下被迫退出。有分析称,华莱士“失宠”是因为他赞同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观点:“在采购方面,所有问题的答案不是美国优先。”《经济学人》杂志称,“这是一句北约秘书长永远不会说出口的话。”
崔洪建认为,北约处于特殊时期,让斯托尔滕贝格留任也是为了避免组织出现更大的矛盾和分裂。
在亚太“软扩张”引警惕
滕建群认为,去年的北约峰会在新版战略概念文件中首次提及中国,今年的峰会美国如何将北约势力范围引向亚太地区,服务于大国竞争,也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在滕建群看来,北约已成为美国夹带私货、推行全球霸权的战略工具,华盛顿的战略调整直接带动了北约的战略调整,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实行“软扩张”——不吸纳正式成员国,但通过加强联络处、网络防御中心等机制建设,延伸北约军事触角,拓宽伙伴关系网络。而一些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也出台了自己的印太战略,希望在亚太方向谋取地缘利益。
崔洪建说,北约的“亚太化”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将它的防务观念、机制输出到亚太,兜售集体安全的重要性及其“成功经验”。二是实质性地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关系。但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名和实的问题,一些欧洲国家认为北约在地理上仅限于北大西洋地区,而且它们担心欧洲国家卷入亚太安全风险的概率上升。
一个例子是,关于北约考虑在日本开设联络处一事,法国总统马克龙7日表示反对。法方曾多次明确反对北约将关注焦点投向亚洲。
挑动对抗不利和平
崔洪建认为,北约的东进、北扩和“亚太化”,可能引发一连串后果,例如加剧北极地区的博弈,以及使风险通过俄日领土争端等问题传导并影响整个东北亚的安全态势,等等。
在崔洪建看来,短期内欧洲安全看不到转轨迹象,即使俄罗斯有妥协意愿,北约也会采取做法刺激俄罗斯,美国更是利用俄乌冲突制造和渲染安全威胁,构筑北约存在的合理性。但在亚太方向,如果地区国家重视发展与安全利益的平衡,那么美国的套路就会缺乏市场。
滕建群说,日本对北约“亚太化”比较积极,但这种行为可能引狼入室,非但破坏地区稳定和发展,一旦冲突发生日本还可能首先遭殃。北约这样一个诞生于冷战时期的军事集团染指亚太,不会带来利好,只会挑动阵营对抗。
两位分析人士还认为,虽然乌克兰危机“激活”了北约,但北约组织成员国的多元性和利益多样性,决定了其内部依然存在矛盾和分歧,这也使其战略规划与最终落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滕建群说,一个例子就是,本次峰会又将老生常谈军费“达标”问题,北约31个成员国中仍有23个国家没有达到防务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2%的要求。而在威胁认知、北约扩张、秘书长人选等问题上,成员国也不是一条心。
《巴伦周刊》网站认为,北约想展示实力,但其内部动力依然脆弱。“政客”网站认为,美国总统拜登要在峰会上吹捧北约的团结,但事情变得有些复杂。北约能做的,是回答一些短期问题,而那些需要凝聚更多共识的大问题,则会被延迟讨论。
《华尔街日报》指出,北约对中国的新关注造成了内部紧张。批评者将北约加强与亚太国家联系的做法称为“使命偏离”。美国舆论称,许多欧洲国家严重依赖中国的投资和贸易,因此在配合美国应对中国方面存在分歧。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