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以来,金价快速上涨、与实际利率走势出现明显分化。是“去美元化”下黄金货币属性的回归,还是其他原因支撑了本轮金价的“脱锚”?未来黄金价格又将去向何方?本文分析,可供参考。
一问:黄金的供需特征?供给相对刚性,需求波动较大;投资需求主导价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供求关系是大宗商品定价的基础,铜、油等都可以用供求缺口很好解释,黄金却是个例外。相较于原油、铜铝等大宗商品,黄金在生产活动中的使用场景有限,或是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异于其他消耗性大宗商品,存量黄金仍可在市场上自由流通;考虑进存量可交易黄金后,黄金供给近乎刚性。另一方面,区别于其他商品较为刚性的工业需求等,占比约47%的私人投资与央行购“金”需求更具弹性,价格波动还会影响需求,加剧需求波动。
随着金饰与工业需求占比的下滑,投资需求在黄金定价中越来越重要。1)从需求结构的变迁来看,金条金币、ETF等投资需求愈发活跃,2022年占比高达23%;而一度占比超7成的金饰需求占比则骤降至46%。而投资需求高波动的特性,进一步强化了其对金价的影响力。2)从市场交易结构来看,传统的黄金交易以现货为主;而2002年以来,COMEX商品期货、ETF等产品交易量明显提升,使得更多投资者都可以参与进黄金的交易,黄金的跨资产配置属性明显增强。
二问:黄金的定价“框架”?机会成本、通胀等决定价值,交易行为放大波动
传统框架中,机会成本、通胀环境、避险情绪等是黄金投资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交易行为放大波动;据此,可构建四因子定价模型,拟合出黄金的价值中枢。资产配置视角下,同为无风险资产的美元、美债利率无疑是黄金的机会成本;资金风险偏好的波动也会对黄金投资有一定影响。同时,黄金资产兼具抗通胀与抗风险属性;期货等市场的交易行为也会对其价格产生明显影响。基于此,拟合出的黄金价值中枢,与实际的金价走势拟合度极高。
历史回溯来看,金价与拟合所得的价值“中枢”偶有偏离,都出现了央行购金行为的边际变化。2006年以来,金价整体围绕其中枢上下波动,仅在2006年二季度、2007年二季度、2019年三季度出现高估;2008年三季度、2015年三季度、2016年四季度出现低估。2010年以来,央行年均购金规模高达524吨,占黄金增量供给比重约12%,规模不容忽视。在定价模型中进一步纳入央行的交易行为后,金价与价值中枢的“偏离”缺口明显收窄。
三问:黄金价格何去何从?“去美元化”不会一蹴而就,价值回归仍需关注
2022年,金价再度偏离四因子模型定价的“价值中枢”;“去美元化”倾向下央行购金行为,或是导致价格“偏离”的重要原因。截至2023年3月,金价模型价值中枢偏离度高达16%。2022年央行购“金”,与高通胀下的被动投资、地缘冲突下的避险需求、“去美元化”央行采购等相关;其中土耳其为应对通胀购金148吨,而未报告来源的741吨黄金,或为东亚部分国家购入。考虑进全球央行1136吨的购金规模,金价较价值中枢的偏离缩窄至11%。
中短期,经济“衰退”过程中的实际利率下行、阶段性资金风险偏好下降等,都会对黄金构成支撑;中长期来看,黄金价格向四因子模型估算的“价值中枢”回归,是市场关注不足的逻辑。近40年来,6轮经济衰退阶段,黄金均取得一定程度正收益。然而,被动投资、地缘冲突、“去美元化”等共振下,央行采购导致金价对“价值中枢”的偏离,或对本轮衰退时的涨幅形成制约;央行“购金”行为趋稳的背景下,还需留意黄金未来向“价值中枢”回归的可能。
风险提示
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超预期、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去美元化”进程超预期
(赵伟为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