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梅若
4.5%!这是2023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该数据比上年四季度高1.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2.2%。
(资料图)
在国际经济增长放缓、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仍处高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这一成绩来之不易。整体来看,一季度我国经济如期转入回升轨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
不过,也必须看到,尽管增势已起,但现阶段需求不足的制约依然明显,一些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回升基础还需要继续巩固。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情况看,一季度推动经济回升主要得益于消费的明显反弹以及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受国际因素影响,外需走弱,加之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同比延续负增长,对工业生产有所拖累,当季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GDP增长水平。
经济恢复慢不得,也急不得。一方面,当前政策暖风频吹,疫情影响等前期困扰经济的关键变量已有积极变化。3月份国内消费反弹,基建、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内需进一步改善,彰显我国经济超强韧性。另一方面,“疤痕”的修复尚需时间。作为社会的微观基础,千千万万个市场主体在过去三年承受了诸多挑战,消费信心恢复也非一日之功。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在修复期的初始阶段,企业的负债行为将比较谨慎,直至确认市场回暖,投资回报率不断抬升后,才更有动力真正扩张。居民的信心修复也是如此。
当此之际,如何以持续、稳定的政策组合拳来稳住经济回升势头,是提振预期、稳定中长期发展的根本问题。
面对持续修复的内需,我们看到了消费回暖过程中的烟火气,“五一”小长假提前预演的一票难求和一房(酒店)难求也似乎预示着这股热潮仍将持续。但从长久来看,提振内需亟待构建一个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国内市场。我们不仅要借“报复性消费”的反弹趋势和假日经济的“东风”,更要及时推进消费结构升级、优化促消费的财政金融支持乃至不断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等方方面面的改革。
对于全球经济弱势叠加近期海外金融风险发酵下承压的出口,我们要看到当前出口承压也部分源于较高的基数效应。疫情期间我国出口表现亮眼,我国出口占全球的份额迅速抬升,这些订单具有一定黏性。同时,我国具有完整成熟的产业链体系,加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下与东南亚合作加深,因此无需过度担忧短期内的出口数据波动。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不应是规模,而应是质量。当前,我们要顺应产业链升级趋势,在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迁移的过程中谋求产业结构的优化,向高价值链、高竞争力发展。
宏观政策层面,我们既要看到实现经济预期增长目标的诸多有利因素,也要充分认识到复杂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把可能面临的风险挑战想得充分一些,是为了预留好政策空间,备足防范化解的实招。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如何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如何满足高校毕业生、新市民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需求,如何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长期课题都有待在实践中持之以恒地探索。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已经亮出了一份令人欣慰的开局成绩单。眼下,稳增长的共识高度一致,稳定的发展环境已经形成,让我们共同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号巨轮继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