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根据同花顺iFinD,今年初至今,A股保险板块上涨近6%;港股保险板块强力反弹,20个交易日涨幅约11%。
近两个月,保险股估值迎来持续性修复,涨幅明显。2023年开年,保险股整体持续表现亮眼,走出“开门红”行情。
过去一年,保险行业经历触底反弹,前十个月持续下行,11月开始反弹回暖。保险股2023年开门红局面能否延续,也成为了市场最关心的问题。
【资料图】
整体来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疫情完全放开,政策面持续向好,保险行业机遇也正在酝酿。部分优质险企改革转型成效突出,在自身经营稳健、实力雄厚的情况下,或将乘行情“东风”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优先展露出更为强劲的投资价值。
多元化建设人身险销售渠道
近年来,监管深入开展人身保险市场乱象治理,险企贯彻落实清除保险代理人队伍“三虚”方针,持续推进虚假人力、虚假保单、虚假架构清除。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国保险公司代理制销售人员共计521.7万人,与2019年912万人的行业高点相比降幅达42.8%。同时,2022年上半年代理人规模虽环比年初下降11.7%,但与2021年降幅相比明显收窄。
信达证券表示,行业转型过程中,原有的“人海战术”经营模式已经发生深刻调整,代理人数量持续降低,呈现逐步企稳态势。
在行业人员调整过程中,各大小险企积极展开一系列的改革转型措施,包括提高招募门槛、采取激励措施、加强培育等,险企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人员素质有所提升。
以刚上市的阳光保险为例,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阳光人寿核心的活跃代理人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活跃代理人人均产能实现了20%的正增长,进一步体现了代理人提质增效的成果。
光大证券研报表示,“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随着新人优增优育、人均业绩回升推动人均收入提高,代理人留存率将进一步改善,队伍有望实现量稳质升,带动寿险板块在长期承压环境下迎来筑底回升。”
在人身险代理人渠道深度调整期间,为进一步建设多元化销售渠道,各大险企也纷纷发力加码银保渠道建设。在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结构性转变背景下,部分保险产品凭借着稳定性受到消费者青睐。同时,银保渠道在多年强监管背景下逐渐发展完善,市场空间广阔,因此成为了人身险公司渠道转型的良好方向。
数据显示,2021年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全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8.63%,业务占比同比上升3.73个百分点。
近年来,多位上市险企高管都表示了对银保渠道的看好,认为银保渠道将成为保险保费贡献较大的渠道。
同时,有业内高管表示,随着银保渠道聚焦价值转型,期交规模及占比的成长,不久的将来相信银保渠道会成为新业务价值增量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综改后车险逐步稳健增长
2022年,在多重背景叠加的情况下,我国财产险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整体综合成本率也实现了一定的改善。
其中车险和非车险业务的“质”与“量”都得到了提升。
从车险来看,自2020年车险综合改革实行“降价、增保、提质”以来,各类险企都面临着车险保费定价下行的情况下、赔付率攀升的严峻挑战。
以车险“老三家”为例,根据其发布的财报数据,2021年全年,3家公司的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在-4%至-3.7%之间。
车险赔付率上升、保费收入下降,也导致了当年的车险综合成本率呈现出上升态势。
不过,从相关数据来看,2022年车险行业保费收入明显回暖,综合成本率也得以优化。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老三家的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7%、7.3%、7.9%,较2021年的“负增长”明显回暖。
新生力量方面,新晋上市的阳光保险旗下财险公司阳光财险保费收入持续增长,同时赔付率由2021年的66.6%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64.3%,费用率也持续下降,2022年上半年达到34.5%。2022年上半年阳光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为98.8%。
据了解,亮眼的成绩主要得益于阳光保险的业务品质管理能力和精细化的成本管控能力,以及阳光财险深化科技赋能,将传统车险定价模型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升级形成“车险智能生命表”管理体系。
伴随着车险竞争趋于稳定,各个险企也开始在非车险业务方面积极发力,非车险的保费规模持续提升。
根据保险业财险市场财务数据,2022年健康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等非车险种展现出了较快的发展,占险企保费收入的比例进一步提升,成为险企保费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撑。
招商证券指出,随着非车险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后续保费有望保持较高的保费增长水平、业务结构也将更加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