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2023年,电影行业会走向何方?”这是2022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以300亿的成绩收官后,行业内外尤为关注的一个话题。
在过去的2022年,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全国电影总票房为300.67亿元,相比2021年的470亿票房少了约170亿,如此大的落差让很多人意外,但也有小部分观点认为,在2022年影院艰难生存、营业率一度跌入谷底的市场环境下,最终票房能突破300亿,已经实属不易。
而刚刚结束的元旦档,很难说给2023年电影市场开了一个好头。猫眼和灯塔双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元旦档(12月31日-1月2日)票房5.54亿元,而在2021年和2022年,元旦档的票房都超过了10亿。有观点指出,出现这一落差也有客观原因,当前的院线电影市场仍受疫情影响,很多观众还未“阳康”;影片供给不足也是一大原因,档期内严重缺少新片,《保你平安》临时撤档,跨年当天上映的只有《绝望主夫》和《橡树餐厅》,而后者档期内票房仅11.67万。
但并非没有好消息。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去年12月以来,尤其是《阿凡达2》上映后,全国影院营业率逐步回升,今年元旦期间,影院营业率已经恢复到85%,创下自去年2月底以来近10个月的新高。
今年春节比往年早不少,影视巨头、头部大片必争的春节档很快就要到来,已有《流浪地球2》《满江红》《深海》《无名》等多部影片定档,影片阵容让观众们期待,目前市场对春节档也很有信心。
而将时间拉长一点,放眼2023年或更远的未来,电影市场的恢复或许还需要更多时间。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些剧组拍摄进度受疫情影响,影片供给问题短期内难以快速复苏,另外让习惯了在家观影的观众们重新走进电影院也需要更多时间。
300亿收官,头部效应愈发明显
在2021年全国电影票房以突破470亿的成绩收官时,业内对2022年的行业复苏曾抱有很大的希望,但在疫情影响下,2022年影院频繁关停,整体市场情况难言乐观。
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电影(行情600977,诊股)市场年度总票房为300.67亿元,相比2021年的470.36亿下降了36.4%。大幅下降的不只是票房,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总场次从2021年的1.23亿场下降至1.02亿场;观影人次从2021年的11.7亿下降至7.1亿,走进电影院的人明显减少了;上座率在三年内持续下滑,2020年是8.1%,2021年是7.9%,2022年仅5.8%;相比而言,只有电影票价连年上涨,2020年平均票价37元,2021年是40.3元,2020年达到了42.1元。
对于300亿的收官成绩,有观点认为,在全年影院营业率被动低位运行的市场环境下,获此票房成绩实属不易。但不得不提的是,消费者的观影意愿却是实打实的在降低,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22年,人均观影频次为2.0此,四成观众观影不止一次,表现与2020年接近。
而从票房分布来看,头部效应也愈发地明显。事实上,从2020年-2022年,国产片已经连续三年占据市场票房份额的八成以上,其中在2022年,《长津湖之水门桥》《独行月球》《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三部国产片占据前三名,合计贡献近百亿票房,约占全年票房的三分之一。
在供给数量方面,近三年来,进口片数量占比均低于20%。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020年-2022年,全国新映影片中,进口电影的数量均值为57部,而在2017年-2019年的均值为110部,由此来看,进口电影数量接近腰斩。
2022年的进口电影中,票房表现尚可的只有《侏罗纪世界3》和《阿凡达2》,前者国内票房10.6亿,后者在12月份上映,在2022年内也获得了近10亿的票房,但这两部电影票房成绩均没有能跻身年度票房前五名。而在疫情之前,《速度与激情8》《复仇者联盟3》《复仇者联盟4》分别在2017、2018、2019年获得了年度票房第二、第五、第三的成绩。
记者在和业内人士沟通中了解到,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只是进口电影数量大幅减少这一个原因,影片是否和海外市场同期上映、影片阵容、内容质量等都是影响因素。国外电影爱好者艾琳(化名)向记者表示,疫情之前,自己每年可以在电影院看到多部海外大片,但今年自己就去了两次电影院,一次是《侏罗纪世界3》,一次是《阿凡达2》,因为这两部电影都是国内和北美市场同期上映。她表示,其他很多海外电影一方面是小制作,另一方面算不上新片,在国内上映之前,网络上就已经有了资源,自然就很难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了。
除票房向头部影片集中趋势更明显外,记者注意到,从全年来看,强档期效应也在持续。根据公开数据,近三年,票房较高且相对稳定的月份出现在2月、7-8月和10月,对应春节档、暑期档和国庆档,在这些档期,观众有更充足的时间走进电影院观影。2022年也依旧如此,尤其是暑期档收获了91.4亿票房,贡献了全年的三成票房,也是唯一一个近三年保持正增长的档期,相比之下,今年的不少短假期电影档连续“扑街”,清明、五一、六一、端午等档期受疫情影响票房产出较低。
电影院看到希望
过去一年,对电影从业者们尤其是院线来说,至暗时刻常伴左右。过去三年,中国电影市场复苏势头良好,但反复的疫情多次打乱电影院的复工节奏,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有186天未能发挥最大放映能力的50%。
猫眼研究院在《2022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报告中表示,全国影院的经营状况是行业发展的基石,2020年以来全国及各地陆续出台纾困扶持政策,但近三年影院的生存环境仍然艰难。
猫眼数据显示,2022年3月21日-4月22日,长达一个月全国影院营业率不足50%;暑期档营业率有明显回升,然而在10月份国庆档后营业率再度下降;11月24日-11月30日,营业率持续下探跌幅40%。拓普数据亦显示,2021年暂停3个月以上影院不到3000家,2022年这一数量大幅攀升,突破7000家,全行业面临重压。
影院反复停摆,经营自然难免受影响。上述报告显示,年票房在3000万以上的影城自2020年后再度缺失,更为重要的是,贡献全年票房的主力影城由1000万-2000万区间转移至了100万-500万区间,至2022年,年票房在100万-500万的影城贡献了全年半数票房,这意味着行业根基的风险在提升。
反复停摆之下,不少影院难以为继,首当其冲的便是小型影院。有在北京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北京不少原先独立经营的小型电影院逐渐被大型院线公司收购,近几年电影院艰难生存,即便不被收购也会被迫关闭。
在此背景下,一些影院也尝试过直播带货、脱口秀表演、求婚套餐、包场看球等自救手段。2022年11月,成都一家电影院由于生意一般,故想出了利用影厅推出午休套餐的办法,一度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和同业者们的自嘲。
事实上,小型电影院经营困难,大型院线公司的日子也不见得好过。2022年7月,A股上市公司横店影视(行情603103,诊股)曾宣布将收购排名全国第六的影投公司上海星轶,后者在全国拥有128家影院,不过在9月底,横店影视宣布拟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随后在10月底,横店影视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2.26亿,同比下降32.92%;前三季度净亏损1.06亿元,同比下降263.91%。
11月21日晚间,港股上市公司英皇文化产业发布公告称,集团持股七成的英皇UA已决定终止其内地附属公司英皇娱艺影院(广东)的业务营运及提前解散,并自愿向法院提交破产清算申请。该公告发出后不久,位于上海、成都、佛山等地的7家英皇UA电影城发出了宣布终止经营的消息。
影院艰难自救、被迫停业,有影院经理坦言,不愿再回忆过去三年的经历。而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调整,目前看来,至暗时刻正在逐渐远去,市场也迎来好消息。去年12月以来,尤其是《阿凡达2》上映后,全国影院营业率逐步回升,今年元旦期间,影院营业率已经恢复到85%,创下自去年2月底以来近10个月的新高。
极限定档、映后宣发会成为常态吗?
对于院线工作人员来说,2022年是在寒冬中等待春天,对电影宣发工作人员来说,则是经历了“忙的时候天天熬夜,闲的时候放长假”的状态。
回顾电影行业过去一年,除了票房走势、影片表现,不得不提的还有宣发节奏的变化,而2022年的关键词则是“极限定档”。
疫情影响下,影片定档也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过去三年里,观众们经历了不少电影在上映前夕突然宣布撤档的情况,这也让电影的宣发节奏被打乱。
过去一年里,电影“极限定档”的案例越来越多,尤其是从暑期档开始,整个行业的节奏透露着一个字:“赶”。《独行月球》《断·桥》从定档到上映只相隔10天;《新神榜:杨戬》(以下简称:“《杨戬》”或“杨戬”)最为“极限”,8月15日官宣,8月19日上映,中间只间隔4天时间。这种节奏持续到了接下来的两个档期:中秋档中,《哥,你好》从定档到上映仅4天;国庆档电影更是集体“极限定档”,国庆节前一周,《万里归途》《长空之王》《平凡英雄》《钢铁意志》四部影片同时官宣定档9月30日(注:《长空之王》后续撤档),《搜救》更是到9月27日才宣布加入国庆档。
在这种趋势下,以映代宣、映后宣发、放大长尾效应逐渐取代传统的宣传打法。从去年上映的多部影片来看,《独行月球》《人生大事》《神探大战》《隐入尘烟》《哥,你好》等影片都是在上映之后依旧持续受到外界观众,从而实现票房的不断积累。猫眼研究院在上述报告中称,映后长线宣发是2022年电影市场的普遍情况,而类型片对观众认知和选择的优势,在市场缺少新片的环境下也会进一步放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2022年极限定档、映后宣发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选择。一位短视频宣发公司的负责人林奇(化名)就曾向记者表示,2022年整体市场供给不足,给好口碑的片子留下了一定的发酵时间,从而在排片上得到了更多机会。但如果在热门档期内,影片有充足供应,且有头部大片上映的话,一些小制作影片即便口碑不错,后续也很难获得更多排片。
而从2022年底和2023年初的情况来看,业内人士认为,临时撤档、极限定档、周期延长的情况或许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在刚刚过去的元旦档期,有望成为票房黑马的《保你平安》临时撤档,整个档期内只有两部新片,《阿凡达2》《穿靴子的猫》等上映超过一周的影片仍在发挥余热,业内预测《阿凡达2》大概率会密钥延期。另外,今年春节比往年要早不少,距离春节档开始还有约两周时间,目前已有6部影片定档,但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根据疫情变化,春节档之前临时撤档或者空降定档的情况均有可能发生。
观众仍在期待更多好内容
回顾2022年,无论是票房同比大幅下滑、观影意愿下降,还是影院艰难生存、宣发周期拉长,归根结底,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上游供给不足的影响。不少行业人士和观众均表示,2022年上映的电影不多,尤其是高质量、有吸引力的影片越来越少了。
猫眼研究院数据显示,疫情对行业上游生产情况的影响是显著的,故事片备案数量由2017-2019年的3000部左右下降至2020-2021年的2500部左右,截至2022年8月,2022年故事片备案数较2019-2021年同期也有30%的下降;备案环节减产,进而导致近三年国产电影总数仍只有2017-2019年的八成。
这不仅仅是中国市场的特殊现象,根据澎湃新闻报道,2022年,北美市场上映影片总数不足450部,远低于2019年的792部。票房统计网站Box Office Mojo的数据显示,2022年北美票房73.7亿美元,虽然比2021年的44.8亿美元上涨了64%,但大大低于2019年的113.6亿美元。在这400多部电影中,票房超过1亿美元的电影共18部,远少于2019年的29部。
影片拍摄和制作需要周期,恢复影片供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中国青年剧作家导演向凯近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受疫情影响,一些剧组拍摄进度放缓,供给不足的情况短时间内难以解决,预计会在2023年春天剧组会恢复大规模拍摄,票房市场回暖则需要等到暑期档。
行业人士在和记者沟通时多次提到,疫情影响下影片供给数量下滑,表层影响是票房下降,更深层次的是消费者们的观影意愿下降、对内容的喜好和要求在改变。
记者注意到,观影形式方面,疫情三年,人们居家观影时间拉长,相关的观影设备销量有明显上涨。IDC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投影机市场总出货量470万台,同比增长12.6%;销售额突破2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5%。2022继续增长,上半年家用投影机出货量193.5万台,同比增长15.4%;销售额超出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9%。
影片内容方面,三年来,对于国内影片,人们对主旋律影片的态度在转变,期待有更多新题材、高质量的内容;对于进口片,传统动作大片的吸引力也在下降,《阿凡达2》在国内市场遭遇的口碑下滑便是一个例子。向凯对记者表示,目前影视行业创作的内容已经跟不上观众成长的步伐,不仅仅是中国的影视行业,好莱坞也同样面临这样的情况——大制作、大导演还在用惯用思维方式来制作内容,然而仅靠华丽的画面和视觉冲击已经不足以吸引大量观众,观众们在不断进步,对内容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票房表现平平的元旦档在内容方面也没有带来多少惊喜,不过接下来的春节档应当会带来一些变化。从目前定档情况来看,1月22日将有《流浪地球2》《满江红》《无名》《熊出没·伴我“熊芯”》《深海》《交换人生》六部电影上映,题材涵盖科幻、悬疑、历史、动画、奇幻、家庭、喜剧等。
中原证券(行情601375,诊股)在近期研报中表示,国内电影市场已具备复苏条件,一方面政策的调整使未来影院面临政策性经营限制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在影院快速响应下,目前国内影院营业率已回升至80%以上。另一方面2022年内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如期上映的影片为2023年及以后的电影市场形成内容储备,未来上映后有望带动观众需求。短期虽然受到防控政策大幅调整的因素导致居民外出需求减弱,影响复苏进展,但预计感染高峰过后,社会面的各种娱乐活动以及消费需求将恢复,在2022年行业较低的基数上,2023年国内电影市场有望迎来较好的增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