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下称“银登中心”)官网最新披露显示,10月以来,已有多家金融机构挂出多个不良资产包,包括个贷不良和单户对公不良资产。
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自2021年启动试点以来,此后扩容纳入单户对公不良资产,市场也已步入正轨。与试点初期相比,消费金融机构成为“抛包”主力,与股份制银行平分秋色。地方资管公司则是最主要的买方,占比超95%。银登中心去年一份报告预计,2023年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将在政策引导下更加规范化、阳光化。
单季个人不良资产成交同比增超3倍
【资料图】
银登中心官微10月16日披露,按未偿本息总额口径来统计,2023年三季度不良贷款转让挂牌182单,不良贷款转让挂牌金额近500亿元,创下自试点以来单季度挂牌数量和挂牌金额新高。从成交情况来看,2023年三季度成交131单,累计成交金额接近400亿元,同样创下单季度新高。
如果对比去年同期数据来看,今年三季度单季个人不良贷款挂牌总量翻了3倍不止,成交量同比增长也超3倍。
这些倍增的数据,表明金融机构正在加速出清不良资产。根据银登网最新公告统计,10月以来,挂牌金融机构数量和资产包规模均在持续增长。其中,“抛包”大户平安银行,10月重新挂出3个资产包,合计10亿元,资产类别主要为个人信用卡和个人经营贷信用不良贷款。
挂牌量激增的背后,是金融业累积下来的数万亿元不良资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4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68%,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目前单户对公不良业务追偿效果相对理想。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单户对公业务平均本金回收率达96.4%,单户对公业务平均折扣率达77%,相较二季度分别提升了23.9和24.2个百分点。个人不良业务追偿效果一般。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平均本金回收率6.1%,业务平均折扣率为3.9%。
消费金融机构成供给主力之一
个贷不良资产批量转让试点于2021年开闸,此后逐步拓宽试点机构范围,并将可转让资产类型扩展。
这是目前零售类不良资产最彻底的卖断途径。据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介绍,批量转让的模式,经过官方平台竞价、交割债权文件以及通知债务人等多个流程后,由受让方以新债权人身份对不良资产进行经营管理,商业银行可以和不良资产“脱钩”,还可以直接改善报表。
目前来看,不良资产转让市场已步入正轨。根据今年7月25日银登中心发布的《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年度报告(2022年)》来看,截至2022年底,共有78家机构在银登中心开立598个账户,累计成交224单试点业务,未偿本息合计369.93亿元,同比增长99.22%,平均本金回收率54.72%,平均折扣率30.19%,参与主体数量和成交规模稳步增长。
参与机构持续扩容。银登中心10月13日披露,国有大行、多家股份行、城农商行以及汽车金融公司、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全国AMC、地方AMC公司在银登中心开立840个账户。
与试点初期相比,显然出让主体范围明显拓宽;从市场参与机构来看,有些意外的是,消费金融机构也成了“甩包袱”的主力。
银登中心16日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股份制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是两大不良资产供给方,按转让资产包规模统计,占比分别为44.5%、43.6%。
10月以来挂牌的不良资产包中,有不少消费金融公司挂出的不良资产包。其中,中银消费金融公司一举挂了3个资产包,合计约7亿元,底层资产均为消费贷;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公司则是首次试水,挂出1笔不良资产,规模约为2000万元,底层资产为个人消费信用不良贷款。
消费金融公司成为不良资产转让市场供给主力,与其客群较为下沉、持续抬升的不良率有关。马上消费金融公司过去持续压降不良率,但今年一季度末其不良率为2.41%;今年3月末,中原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率为2.01%。这一不良水平超过银行业。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