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脊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扎根制造业的全国人大代表、今飞凯达董事长葛炳灶表示,“要通过降成本、提品质、优化市场环境等综合手段,把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和吸引力提上去,要让做实业的人感到有前途!”
从制造业企业的视角出发,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改变市场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在葛炳灶看来,高校是制造业企业巨大的科技人才“蓄水池”“聚宝盆”。今年全国两会,葛炳灶准备的建议聚焦充分激活高校“人才池”的动能活力等内容。
继续加强金融对制造业支持力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明显,逐步形成了种类齐全、竞争充分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产品体系,覆盖信贷、保险、债券、股票、外汇等领域。
葛炳灶在调研中了解到,我国制造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规模以上工业的平均利润率远低于金融行业和房地产行业;行业报酬结构失衡,使得资本等要素更多地流入其他领域,抑制了制造业发展等。
葛炳灶表示:“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应成为接下来金融政策发力的重点方向。”
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制造业质效,葛炳灶建议从四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拓宽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面,金融业制定更多白名单客户,对纳入白名单企业给予无还本续贷、降低银行贷款利率等支持;二是提升金融支持制造业效率,各家商业银行总行进一步下放审批和定价权限至属地机构,对不同评级的客户逐级释放审批权限和定价权限,便于实现投放;三是加大对制造业的投放力度,对制造业的信贷规模实行专项保障,对客户的经营情况进行动态化管理,贷后调查管理;四是优化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制造业企业信贷资产规模在金融机构考核中的评分占比,加大对客户经理绩效考核的导向宣导。
加强高校科技人才与制造业有效融合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生力量。”葛炳灶说,一方面,高校拥有一流科技创新平台,集聚了约6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0%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500多个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另一方面,高校的科技人才优势得天独厚,40%的两院院士、近70%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都集聚在高校。近10年来,我国高校共培养博士生60余万名,硕士生650余万名。
“以高校科技人才有效助推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广大制造业企业的期盼。”葛炳灶认为,高校的科技创新力量既要满足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需求,参与国际竞争,又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解决各类企业量大面广的技术创新需求。
“高校的科技创新力量在向企业渗透、向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需要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发力。”葛炳灶在走访调研企业中发现,尽管校企科技合作一直在推进,但许多体制机制、政策惯性仍然束缚高校科技创新活力,高校科技与人才的潜力和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对此,葛炳灶建议进一步推动高校科技人才与制造业有效融合,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具体包括:重视和引导高校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建设;强化高校分类分层评价科技成果,加大面向经济主战场的宣传和引导力度;用“三个实际”引导和评价高校科技与人才服务企业的成果或成效;加强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等。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