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数字化正在颠覆经济的组织方式,衍生新的就业形态,甚至在改变就业的定义。面对数字革命带来的就业革命,亟须突破传统的就业认知框架,加快就业促进政策的创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刘尚希将重点关注促就业问题。他认为,“保就业”面临新挑战,促就业不能走老路,应顺应数字化大趋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的杠杆效应。
刘尚希认为,作为未来经济的主体形态,数字经济展现出了显著的引领作用,在就业方面更是如此。当前,数字经济创造的新就业岗位占比近三成,产生的新职业中多数与数字化密切相关,在第三产业中,数字经济带来的岗位占到六成。
刘尚希表示,数字平台经济所形成的新型就业“生态系统”既是青年当下就业选择的“过渡地带”和未来主体形态,也是青年人才自主创业的“孵化地”。经济组织平台化,是数字经济的基本趋势,顺应这个趋势,可以为更多的劳动者提供机会。
在他看来,各种面向企业、消费者的数字平台企业不断涌现,其对就业的带动作用远远超出传统的工商企业。应当鼓励、支持和拓展平台就业,以电商、网约车、物流配送、在线教育、信息服务和数字场景设计等作为吸纳青年就业的主要方式。“应以加快经济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来促进就业。”
我国劳动参与率从2012年的70.82%下降至2021年的68.06%。“数字经济为逆转这种趋势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刘尚希说。
他认为,应当依托平台,大力开发时间灵活、选择自由、无需固定场所的各种获取收入的机会,赋予劳动者更多的就业创业自主权,降低劳动力市场门槛,提高就业创业的包容性。
刘尚希表示,当前我国互联网覆盖率较高,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但专业的教育、培训较为滞后,应加力、加快发展数字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数字知识、数字技能,降低获得数字知识和技能的门槛。特别要注重缩小不同行业、不同代际劳动者数字知识与技能的差距,防范“数字鸿沟”带来新的就业排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关键词: 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