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中国潮、国际范、烟火气……总是能循序渐进从胡同走向中央商务区,在多元与包容的基础上烙印只属于北京的商业变迁。由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北京市商务局指导,北京市商业联合会、北京商报社共同主办的2022年度(第十六届)北京商业高峰论坛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论坛上,《2022北京商业发展蓝皮书》正式发布。该报告通过与政府、企业深度沟通,进行一线走访,从多角度、多业态来呈现北京商业发展变化及未来北京商业发展蓝图。
步行15分钟,买到品质餐品、醇香咖啡,去“隔壁”商场逛街,这些不仅是CBD的标配,也成为家门口的便民商业设施。与此同时,线上购物、即时配送、无感支付等数字化消费场景也渗透进生活消费中,并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居民的生活,成为构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资料图】
孵化新业态
“小店”作为新模式,受到零售行业老选手们的青睐。
“这家180平方米的社区店,开业首日销售额超8万元”,首航超市旗下的首航小店在京开设的第三家店收获不少惊喜,更加坚定了首航超市“更多地‘复制’小店模式”的信心。
这间小店营业面积约为180平方米,拥有3000多个SKU,开业时吸引了周边居民前来消费。在首日的销售额中,生鲜商品销售占比达到50%。正是有了这样的“甜头”,首航超市将更多地“复制”小店模式。首航超市方面表示,首航小店模式基本已经跑出盈利模式。所以,首航超市未来将加码布局小店业务。
这种小业态零售门店不止首航超市在布局,物美也看上了“小店”经济。物美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物美集团布局新店以“小而美”路线为主。2018年,物美推出了全新品牌“品超市”,目前在京已经开设80多家门店。该类门店定位精品生鲜超市,主要选址在社区周边。同时,店内融合了便利店的关东煮产品。
这类小型超市也能更快盈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新开业的大卖场盈利周期需要2-3年,小型精品生鲜超市可在一年时间内实现盈利。
快速盈利让小业态门店快速铺开。盒马也将希望寄托在mini店,此前,盒马CEO侯毅也提到,要以一年100家店的速度覆盖上海与北京的郊区。盒马mini类似于小型便利超市,一般面积为500-1000平方米。
高鑫零售也对中小业态寄予厚望。高鑫零售曾在财报中提到,未来,中型超市和小型超市将成为集团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小店”再次回归到零售视界,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助推不容忽视。
便民亦是风口
小业态成为风口与消费习惯、政策引导有着密切关系。都市生活节奏加快,消费呈现碎片化,社区小店带来的便捷性抓住了消费需求。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社区商业占据了社会商业总支出的60%-70%,而目前,在中国整体水平约30%,说明我国社区商业仍处于初级起步阶段,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一直以来,北京也在为社区商业的品牌化、连锁化铺垫。北京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北京市的便民商业网点保有量达9万个。到2025年,北京市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早餐、便利店(社区超市)、蔬菜零售等8项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全市社区覆盖率100%,物流末端配送网点覆盖率达85%以上。
不论是市场规模还是提升空间上,社区商业足以让各方企业动心。尤其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以社区原点的消费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各大品牌也更加笃定了社区市场的潜力。零售商们也借着小业态,布局社区市场、抢占份额。
便利店企业也都有着自己的“万店计划”,便利蜂、罗森等品牌均在这一序列内。此前,七鲜总裁郑锋表示,将主要扎根在京津冀和大湾区两大区域,并重点开展供应链建设、效率提升和团队能力提升等重点举措。在北京地区,稳健节奏加快开业步伐,争取成为北京市民最喜爱的生鲜美食全渠道超市。在未来门店选址方面,七鲜以周边顾客消费能力和知名购物中心为重要参考,提升门店选址精准度。
不久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2021年中国连锁Top100”显示,2021年Top100连锁企业门店总数同比增长8.9%。在业态上,2021年百货、便利店业态在销售规模以及门店总数上都实现了增长。不少便利店、社区店品牌实现了销售和门店数量的双增长。
资深连锁产业专家文志宏表示,就“2021年中国连锁Top100”显现出的趋势而言,小业态比如便利店、小型专卖店(生鲜专卖店、药店等)在快速发展,有一些企业已经进入到了前20强。
数字化持续赋能
同时,北京市商务局在近期发布了《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促进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提到,到2025年,全市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形成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生活服务体系,将“家门口消费”设施建设提上日程。
如果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目标进行拆解,除了细化传统实体商超门店的覆盖网络,另一个主要的手段工具来自新型电商模式下的即时零售服务。值得关注的是,线上平台经济的发展,让北京等一线城市具备了实现新业态的技术与场景。叮咚买菜、美团买菜、京东七鲜超市等零售企业均在社区开设了配送站点、仓位,为3-5公里范围内的社区居民提供即时配送服务,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幕有趣的画面,城市中穿梭奔忙的外卖小哥,正在重燃“中国城市烟火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表示,社区电商涉及线下场景,也需要基础设施上的统一规划安排,设立市场准入规则还是为了社区电商未来能够在制度规范路径中成长,现如今社区电商依然是早期阶段,且存在一些过度价格竞争的迹象,适当的监管有利于其长期发展。
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指出,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消费者对于消费场所的环境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自己所购买的商品更加绿色健康安全。鼓励加强品牌连锁模式创新,遇到商品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做到来源可追溯,作为保障消费者消费权益的手段之一。与此同时,通过科技赋能商业,运用更多的技术手段,使得便民业态能够线上线下更好地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便利服务的同时,也能够给予消费者更好的消费体验。
不久前,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到,期间,北京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显著提升。具体而言,北京将实现每百万人口拥有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330家,全市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早餐、便利店(社区超市)、蔬菜零售等8项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全市社区覆盖率100%,物流末端配送网点覆盖率达85%以上。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关键词: 便民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