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2月15日周四,A股大小指数表现分化,沪指弱势整理,创业板指则涨逾1%。新能源车产业链走强,汽车零配件方向领涨;半导体概念股活跃。食品、旅游、白酒等消费股表现不振,疫苗题材回调。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2.2%,预期增3.7%,前值增5%;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下降0.31%;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5.3%,预期增5.6%,前值增5.8%。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84109亿元,同比增长1.1%。从环比看,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87%。
事实上,自11月以来,A股明显反弹,尤其是11月底,支持房地产融资的三支箭陆续放出,以及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给市场注入了两剂强心针。纵观当前上涨主线不难发现,市场一直围绕疫后复苏与金融地产两个主线展开,而疫后复苏又分成了两个方向,一是后续诊疗需求,比如连花清瘟、布洛芬、抗原检测棒、N95口罩,甚至柠檬……另一方面,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休闲旅游需求明显增长,包括机场免税、航空、旅游景点、酒店餐饮等,其中白酒板块表现尤为亮眼。
记者注意到,白酒股龙头贵州茅台自11月以来涨幅近40%,而以其为代表的白酒板块整体表现也强于其他板块。就近期盘面表现来看,疫后复苏主题下,喝酒吃药行情持续演绎。
对此,国信证券山东分公司类兴亮分析:“市场当前去追捧白酒与医药,在逻辑上大体是自洽的,但是更加耐人寻味的是时机。临近年底,公募等机构最重要的净值排名正进入最后关头,而白酒医药恰恰是机构仓位普遍比较重的板块,所以非常有动力去参与。”
在炒作热情持续高涨的当下,短期追高必然存在风险。以退烧药为例,最近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波抢购药品的现象,不少地方退烧药脱销。与之相对应的,A股市场不少新冠相关的医药股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如连花清瘟生产企业以岭药业,股价创历史新高,国内主要的布洛芬生产商新华制药8天7板。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们对疫情的认识趋于理性,市场炒作热情也逐渐褪去,相关个股也出现熄火迹象。
对此,类兴亮认为,过去两年医药板块调整相当充分,尤其是在集采打压下,化学药、原料药调整尤其充分,估值回归明显;同时,情绪推高了市场预期,由于医药行业产能本就充足。以新华制药为例,其布洛芬的产能设计达一万多吨,而一万吨布洛芬原料药可以做出16亿盒布洛芬(20片装/0.3克)。
除此之外,其他药厂的其他品种,产能也较为充足。需求方面,一盒布洛芬一般20片或24片,每个成人一天只需要2片,而发烧需要用药的时间也就一两天。因此,二级市场的炒作成分明显。在类兴亮看来,医药行业经过2年调整,有不少长线介入的机会,但是短期这波炒作也要注意风险。
对于白酒板块的强劲反弹,类兴亮认为,其上涨逻辑要比这波医药炒作强。“2023年宏观经济大幅好于2022年的概率较大,无论从疫情政策改善还是社交需求的角度,又或是宏观经济角度来看,白酒都值得期待,且近期白酒龙头贵州茅台两个动作非常符合股东的心意,一是大幅扩产,二是大幅分红,这两个动作都可以吸引长线资金介入。”但类兴亮也强调,尽管如此,白酒板块短线而言,还是不能摆脱机构趁机炒作、做净值的嫌疑。
对于当前大盘走势,类兴亮表示,技术上,大盘缩量盘整多日,短期面临方向选择,反弹概率较大。策略上,灵活把握仓位,前期仓位较高的话,可以考虑借反弹减仓,由于机构年底净值排名等因素,近期白酒、医药等一些机构重仓板块轮番表现,这些白马股比较集中的板块适合逢低布局、长期投资,而不适合短线追涨。
(文章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