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核心观点: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之源。只有把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了,才能把就业的“蛋糕”做大。未来,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努力,必将不断扩大就业“蓄水池”,让更多人有业可成、有梦可期。
“饭碗”稳不稳,“钱袋子”鼓不鼓,生活有没有保障,是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并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之源。我国有14亿多人口、约9亿劳动力,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国家发展的巨大潜力,也是最大优势,解决好就业问题意义重大。
过去十年,我国城镇就业人数持续增长,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为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即便受到多种超预期不利因素影响,各地也是千方百计稳就业、保民生。数据显示,1至9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001万人,三季度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这印证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扎实有效,更提振了人们的信心。
当然,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的就业形势也面临一些风险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就业总量压力之下,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较大。比如今年以来,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一直较高。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力供给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也会让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上升,失业风险增加。此外,劳动者的就业环境仍需改善,针对性别、是否应届等的就业歧视以及招聘信息不透明,让不少求职者犯难。
发展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只有把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了,才能把就业的“蛋糕”做大,从而形成“以增长促就业、以就业稳增长”的良性互动;只有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强化政府责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协调运用“两只手”的力量有效破解就业难题。
一方面,要激发市场活力,扩大就业规模。市场主体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稳就业,关键是要稳住市场主体。要优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产业,积极培育就业新增长极,加快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缓缴社保费等助企纾困政策,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的负担,推动就业岗位扩量提质。
另一方面,则要深耕就业市场,兜牢民生底线。人民群众期盼拥有更高质量的就业,不仅能满足温饱,还要能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因此,要多开展技能培训,持续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让“饭碗”的含金量更高;要不断完善保障制度,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让就业的门路更宽广;要加强帮扶服务,努力消除就业歧视,推动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夯实民生之本。
就业稳则人心定、家庭和、社会稳、国家安。应该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这为保障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未来,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努力,必将不断扩大就业“蓄水池”,让更多人有业可成、有梦可期。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