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香港交易所正式刊发有关特专科技公司新上市规则的咨询文件,建议扩大香港现有上市制度,允许特专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并就此征询公众意见,此举引起整个资本市场的极大关注。
(资料图片)
近期香港IPO市场也趋于活跃,其中包括不少科技类的企业,该消息一出更是给低迷的港股市场注入一丝兴奋。从创投机构的角度看,新上市规则对未来投资硬科技企业的退出是一个新利好。也有机构指出,讨论对无盈利、无收入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标准和要求更宽泛,给很多潜在独角兽企业赴港上市提供了新的机会,对于那些有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后期融资可能就不需要在一级市场展开,而是直接在二级市场进行,但更考验二级市场投资人对专业领域的投资价值评估和发掘能力,长期来看,对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估值融合有促进作用。
港交所全力吸引特专科技公司
10月19日,港交所刊发咨询文件,建议扩大香港现有上市制度,允许特专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并就此征询公众意见,咨询期至2022年12月18日止。港交所通过修改主板上市规则,吸引无盈利、无收入科技公司赴港上市。面向的是五大特专科技行业的公司: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及新食品及农业技术。在建议制度下,特专科技公司将被分为“已商业化公司”及“未商业化公司”,其中未商业化公司因为风险较高,上市时的预期最低市值须达到150亿港元,已商业化公司的门槛市值则为80亿港元。
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陈翊庭表示:“在制定有关建议时,我们考虑了特专科技公司的特点,特别是科技在有关公司业务上扮演了独特的角色,以及相对于其他上市申请人,这些公司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我们相信,建议中的规定可在各方面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既能维持市场质素,亦能建立具商业可行性的新上市章节,配合新一代领先企业的集资需要。”
“我们对港交所的新上市政策咨询意见还是非常欢迎的,且对于创投机构来说是利好退出的。”卓源资本创始人袁宏伟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毕竟香港市场面对的是海外投资人,对中国科技企业进入国际金融市场有很好的助力,我们已经投资的企业中也有一些符合咨询新规的要求,但具体还要看二级市场的估值情况做最终决定。”
LP智库创始人国立波认为,此次港交所的上市新规修改对创投机构的退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最终一个资本市场是否具有流动性,是否真能给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的服务,其吸引力和溢价能力则会成为更长久的考虑因素。除了上市规则的修改,其他的配套政策,如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政策,都是希望能够发挥香港作为一个金融中心、投融资中心的作用,成为企业对接国际资本市场的一站式投融资服务平台。
由于增长潜力巨大,香港投资者对特专科技公司有着强烈的投资欲望,除了此次港交所建议扩大香港现有上市制度,鼓励特专科技公司来港上市,此前,为了吸引科技公司到香港资本市场,港交所也一直在努力。
2018年4月,香港联交所正式公布了“引入同股不同权机制及生物科技企业上市”的新机制,创下了香港联交所成立25年以来的最大一次改革,吸引了包括百济神州、再鼎医药等公司的回归上市,此后,内地企业掀起了赴港上市潮,小米、美团等巨无霸新经济企业纷纷赴港上市。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也表示,“正如《上市规则》增设生物科技章节后造就了香港的医疗保健融资生态圈,我们预期这次增设特专科技的新规定后,将有助推动区内以及其他地方在这五个前沿行业(例如绿色科技)的人才和投资金额增长。”
多只新股齐发港股IPO近期提速
近期香港的新股市场比较活跃,10月6日以来,先后有中创新航、艾美疫苗、健世科技-B等4只新股上市,本周又有润歌互动和飞天云动分别登陆港交所。而“小熊U租”母公司凌雄科技等先后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BOSS直聘向港交所递交了双重主要上市申请,多宁生物也在近期递交招股书,内地优质城市户外品牌蕉下也更新了招股书,天图投资赴港上市也更进一步获得了证监会批复。
港交所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香港IPO市场表现亮眼,期间共有29只新股上市,募资额达535亿港元,金额是2022年上半年的逾两倍。今年前三季度共有56只新股在港交所上市,募资额共732亿港元。新股市场持续吸引许多公司申请在港交所发行新股。
2022年前三季度回流上市的中概股数目仍旧可观,其中,诺亚控股、蔚来及腾讯音乐完成了第二上市,知乎、贝壳控股、壹账通、名创优品等则完成双重主要上市。此外,港交所于2022年6月份及10月份先后迎来再鼎医药及哔哩哔哩率先在主板由第二上市转至主要上市。阿里巴巴、百盛中国及诺亚控股也宣布计划转为双重上市。
港交所在公告中表示,由第二上市转变为双重主要上市的趋势不断加强,巩固香港作为中概股回流上市的首选优质市场的角色。此外,2022年前三季度共4家SPAC于香港上市,共集资40亿港元。据悉,截至今年9月30日,共有144宗上市申请正在处理中,当中包括3宗仍在处理中的SPAC上市申请。
(文章来源:创业资本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