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 罗勉
□聂金秀
近年来,广东省持续抓好抓实民生实事落地实施,陆续推出暖民心、惠民生的务实新举措,推动群众生活步步高,更好地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资料图)
去年12月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谋划实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育儿、交通、食安、消保、平安等“民生十大工程”,制定五年行动计划,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稳就业增动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即将进入招聘热季,广东各类招考资讯陆续发布,大量优质岗位集中释放,为求职者带来福音。4月4日,广东省2023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公告发布,拟招募3000人,将技校职校全日制毕业生也纳入招聘范围;4月10日,广东省事业单位集中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开始报名,1.3万多个带编岗位吸引了不少求职者的关注。
近年来,广东省持续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各地推出多项务实举措,为稳住就业基本盘注入新动力。
近日开幕的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暨粤菜产业文化交流活动上,140名厨艺选手、烹饪大师同台竞技、大秀厨艺,共促产业发展。活动上发布了110名2022年度四星级、五星级“粤菜师傅”名厨和26名“粤菜师傅”正高级职称人员名单。
在广州,全市主要涉农区建成4个区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和26家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提供人才引进、人才培训、人才交流活动等“一站式”精准化、专业化服务,承接“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和农村电商人才、乡村工匠等人才培养项目。
梅州市开发“粤菜师傅”区块链应用系统,对“粤菜师傅”学员身份和食材质量安全进行信息认证、溯源管理,成为广东省首个“粤菜师傅”人才链和食材链的创新示范地区。
与此同时,广东省惠企纾困力度不断加大,稳企援岗扎实有力。今年3月以来,先后推出两批助企高质量发展政策,聚焦重点技术、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大战略性平台,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通过营商环境优化、响应经营主体诉求等手段助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解决群众身边事
惠民生、顺民意、得民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广东省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从细节入手、小事着眼,全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障性住房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今年以来,广东各地发布多条新政:广州出台《关于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措施》,明确坚持“房住不炒”,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统筹全年土地储备出让,全年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7.5万套,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不少于100个;深圳进一步提高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的任务目标,其中,建设和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由原目标40万套(间)调整为不少于60万套(间)。通过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力度,降低居住成本,提升居住品质,满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需求。
在残疾人补贴方面,按照此前相关规定,2023年广东省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将继续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为每人每月195元和261元。
“一老一小”优服务
广东省大力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巩固提升养老服务供给保障。广州市不断加强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建设,已有超1.6万张智能化家庭养老床位被搬进了长者卧室,专业护老服务同时送进家门;佛山市提出今年将新增医养结合床位1000张,医养结合服务率达30%以上,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50个;深圳市依托社区党群服务驿站,把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床位“两床融合”项目推广到市民家门口;江门及时调整并公布医养结合补充保险“邑康保”项目定点机构名单。
广东省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广东已连续3年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出生人口超100万的省份。为更好地适应这一形势,广东省优化各项生育支持措施。近日新修订的《广东省母婴保健管理条例》明确增加了危重孕产妇婴儿救治救助体系制度等规定,以适应“三孩政策”下高龄孕产妇增多的实际,织就全省母婴生命健康网。
各地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增强优质学位供给。新年之初,广东派发学前教育发展“礼包”,提出新建住宅小区需按标准配建公办幼儿园。此后,地级市明确今年托育服务“任务书”:广州市今年要新增不少于30家社区普惠托育试点机构和1000个普惠托位,深圳市将新增托位1.6万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