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三园”勾勒都市科创新高地蓝图
(资料图片)
安徽合肥庐阳区依托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能源研究院等原始创新载体,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王凯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张海帝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依托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能源研究院等原始创新载体,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科创回归都市”的品牌更响,科技创新、城市更新、产业焕新“三新联动”的脚步更实。
近日,《庐阳区“都市科创”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为庐阳推进“全域科创”、构建“一城三园”都市科创空间吹响“冲锋号”。
新年伊始,位于庐阳经开区的安徽大恒能源智慧光伏园区智能光伏组件生产制造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4条生产线全线开工,仅需19秒,一块组件就“出生”了。该公司每天可生产1万余块全面屏组件,海外订单火爆,一直处于满产状态,订单已排产到2023年4月份。
新出炉的《方案》提出,庐阳区将统筹规划“一城三园”空间布局。“一城”:包含科学岛及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等周边地域的“合肥未来大科学城”;“三园”:位于环城公园内庐阳主城区范围的“环城科创园”,位于四里河片区黄金地段、毗邻科学岛、南邻淝河湾的“董铺湖高科技成果转化园”,位于庐阳北部中心区域的“庐阳高新技术产业园”。
大恒能源所在的“庐阳高新技术产业园”,是“一城三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园区跟踪服务、保驾护航,企业狠抓研发、赶制订单的场景频频涌现,折射出政府不遗余力培厚科技创新沃基、企业马不停蹄深耕技术研发的区域发展底色。未来,庐阳将竞逐优势赛道,以“一城三园”承载源头创新、成果转化、科创产业全要素服务及产业发展等综合性功能,贯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充分融入“科大硅谷”片区规划建设,主动对接大学大院大所,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在庐阳交易转化应用。
坐落在董铺水库北岸的大科学装置集中区闪耀着最美科研圣地,“安徽第一路”长江中路上的“科创大街”加速汇聚创新要素,“红专1号”科创驿站高效服务入驻企业,IE果园孵化空间亮相“全国双创周”,“科创加工厂”、安徽科技大市场庐阳市场设立,董铺湖风投创投街区揭牌亮相……踩着科技创新的鼓点,庐阳区正全域布局创新载体,加速构建从研发、小试、中试到商品化、产业化的科创生态体系。2022年,全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03家、增长6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连续15个月居四城区第一。
《方案》明确,庐阳将强化未来大科学城创新引擎效应。全力服务保障世界级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深化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常态化沟通,促进科技成果“三就地”,做好科普产业培育,做实“科学普及岛”项目。
下一步,庐阳区将深入实施“都市科创”行动,强化“一城”科创牵引作用,加速推进“三园”建设,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通道,构建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持续引培一批战略性创新平台、科研机构、重大科研项目、科技型企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努力打造原始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强劲、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汇聚、各类科技创新要素汇集、成果交易转化应用高效、新兴产业集聚的都市科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