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最近,社交媒体上有一个热帖“新闻学不存在了”,针对的就是“一惊一乍、毫无营养、猜不透就不告诉你型”标题。帖子里的吐槽很快引发热议和共鸣,说明很多网友早就受够了这类新闻标题——信息量没多少,光想着故弄玄虚了。
有意思的是,这个热帖里还提供了几种在标题里正确设置悬念的方式,似乎是想提醒大家,新闻学还“存在”。但细想想,这些标题的制作者真的不懂这些方法吗?要知道,这么起标题的可不光是自媒体,甚至如很多网友所言,其中还有不少是机构媒体、主流媒体。它们中的新闻工作者,难道会不懂什么是新闻学,什么是起标题的正确姿势吗?
明知道这类标题有问题,还是执意要用,为啥?有人说,把阅读量隐去,新闻可能就会“活过来”。确实,如今的媒体,从上到下都面临着KPI考核的压力——没有流量,可能活就“白干”了,如此一来,记者、编辑在制作标题时怎么能不剑走偏锋?
可是,这又不能全怪在流量的头上。当下毕竟是互联网的时代,完全不看流量,一味追求孤芳自赏、曲高和寡,也不该是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应该追求的目标。问题的关键还是,靠什么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而得到有价值的流量?显然,不可能是故弄玄虚式的标题——读者可能会被“骗”进来一次、两次,但久而久之,对这些缺乏信息增量和思想内涵的新闻,必然会失去兴趣。
说到底,一篇篇感情真挚的新闻特写、调查深入的新闻报道、观点犀利的新闻评论,才是一家媒体的立身之本,才有可能给媒体带来真正的影响力。反过来说,有了极高质量的新闻内容,记者和编辑们也就不用挖空心思去炮制那些故弄玄虚的标题。所以,当网友、读者在吐槽新闻标题的时候,他们关注的绝不仅仅是标题的制作问题,而是媒体的价值取向——做新闻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不断增加网络热度,还是为了发现、探索、讨论社会生活里的真问题?
当大家打开微信的订阅号,映入眼帘的是一水的无聊标题,说明当下的媒体环境确实有“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趋势,背后是当下媒体面临的普遍困境——其他媒体都在拼命制作吸睛的标题,如果我们不这么干,会不会最后“吃亏”了?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是要求主流媒体拿出判断力和定力,不能被所谓的潮流裹挟。广大网友对故弄玄虚式新闻标题的猛烈吐槽就是对我们的提醒——大家希望阅读到的是能让自己有所得、有所悟的真新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闻学非但没有“死”,而且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凸显自身的价值——谁能够勇敢地从庸俗的风潮里跳出来,用优秀的新闻作品说话,按照正确的新闻规律办事,谁就能真正赢得网友、读者的尊重。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