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2月3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2年9月末中国全口径外债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24815亿美元(不包括中国香港特区、中国澳门特区和中国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
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1259亿美元,占45%;短期外债余额为13556亿美元,占55%。短期外债余额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38%。
从机构部门看,广义政府外债余额为4261亿美元,占17%;中央银行外债余额为782亿美元,占3%;银行外债余额为10484亿美元,占42%;其他部门(含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外债余额为9288亿美元,占38%。
从债务工具看,贷款余额为3906亿美元,占16%;贸易信贷与预付款余额为3771亿美元,占15%;货币与存款余额为5586亿美元,占23%;债务证券余额为7283亿美元,占29%;特别提款权(SDR)分配为463亿美元,占2%;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债务余额为3069亿美元,占12%;其他债务负债余额为737亿美元,占3%。
从币种结构看,本币外债余额为10992亿美元,占44%;外币外债余额(含SDR分配)为13823亿美元,占56%。在外币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86%,欧元债务占6%,港币债务占4%,日元债务占1%,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币外债合计占比为3%。
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出,我国外债主要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2022年三季度我国外债规模总体有所下降,结构保持基本稳定。截至2022年9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24815亿美元,较2022年6月末下降1545亿美元,降幅6%,其中汇率折算因素对外债余额下降的贡献度约为41%。从币种结构看,本币外债占比44%,与2022年6月末基本持平;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占比45%,较2022年6月末下降1个百分点。
对于当前我国外债形势,王春英表示,我国外债规模下降受国际国内形势多重因素影响。二季度以来,在美联储加息、全球通胀高位运行以及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外债规模有所下降。其中,汇率折算因素造成外债余额下降630亿美元,贷款、货币与存款、债务证券、贸易信贷与预付款和其他债务负债等外债余额剔除汇率因素影响后合计下降915亿美元。
同时,王春英强调,我国外债规模将保持总体稳定。虽然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我国外债规模有条件继续保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同时,跨境融资政策的持续优化也将更好满足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2022年10月份,外汇局会同人民银行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参数,进一步扩大了境内机构借债空间;11月份,外汇局会同人民银行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增强中国债券市场对境外机构投资者吸引力。下一步,外汇局将继续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关键词: 外债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