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魔兽世界》《炉石传说》停服100天后,暴雪依然没有找到下家,而给暴雪任劳任怨打工十三年的网易却反过来起诉暴雪了。
近日,网易在上海对暴雪娱乐有限公司提起诉讼,因违反系列许可协议要求暴雪退还3亿欠款,款项包括网之易已全额支付的《魔兽世界》等停服游戏相关退款、未售游戏商品库存的预付款项、数款未开发游戏的预付保证金等。
据36氪报道:网易起诉暴雪的首要原因,是因为暴雪拒绝承担国服玩家退款义务,并拒绝向网易支付国服退款相关的预付提成费用,涉及金额近亿元。此外还涉及网易向暴雪支付的巨额保证金。
从2023年1月17日开始,暴雪就已经在寻求新的代理合作方,但玩家苦苦守候一百多天,仍然未等到游戏重新开服。甚至一些以暴雪游戏为生的游戏UP主,都开始失业被迫转换赛道。
在这100天里,暴雪都在忙什么?
无人问津的暴雪游戏
寻找新的代理商是暴雪的头等大事,但目前来看进展寥寥。
从1月开始,就陆续传出暴雪将与四家国内代理商谈判,谈判已进入关键性的第二阶段。而这四家公司传闻是腾讯、完美、字节及阿里。有分析认为这四家公司不会以主体公司的身份去谈,而是以子公司或者投资公司的身份参与谈判。
但随后这几家先后否认了代理国服的消息,暴雪新代理一时间陷入僵局,扑朔迷离。
近日,外界又出现传闻背靠中移动的咪咕文化,将要拿下暴雪的代理权。而咪咕文化并不是一家纯粹的游戏公司,而是互联网内容公司。目前咪咕没有对此进行回应。
不论是腾讯、阿里、完美世界(行情002624,诊股)、字节、B站、米哈游、微软中国等公司均被传出接手暴雪游戏的中国业务,但都是未证实的网络消息且已出面否认。
一时之间,曾经火爆全球的暴雪游戏竟然无人问津,但沦落到如此下场,暴雪纯粹就是自作自受。
暴雪经典IP
据了解,暴雪对于新代理商要求极为苛刻。
首先,暴雪要求分成进一步提高,分成比例较2019年—2022年合约期50%以上营收和净利润进一步提高。
其次,还要免费为暴雪公司开发手游,将暴雪公司的经典IP手游化,并且签署“不可承诺的约束性条款”,缴纳数亿美金保证金。也就是说,万一手游开发不符合暴雪要求或者拿不到版号,暴雪都可以收走这些巨额保证金。
最后,把手游做出来以后,作为研发方只能在中国区市场享有营收分成,全球其他地区所有收益全归暴雪所有。
综合来看,想要满足暴雪的条件,新代理必须有钱(要预付几亿美金分成和数亿美金保证金)、必须有非常成功的手游研发案例(自掏腰包研发手游)、必须能接受暴雪的手游开发的利益分成条件(不能像网易这样强势)。
如此苛刻的要求,感觉不是在找代理商,而是在给自己“找儿子”。
焦头烂额的暴雪内部
除了中国市场焦头烂额之外,暴雪内部也同样动荡。
2022年1月18日,微软宣布将耗资687亿美元(折合4365亿人民币)全现金交易收购暴雪,并借此与游戏领域的腾讯、索尼一较高下。微软在2021年全年的净利润是612亿美元,可见微软收购动视暴雪的态度非常坚定。
但一年多过去,这起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游戏并购案仍未成功,反而深陷与监管机构和竞争对手的多轮博弈后,仍在等待反垄断机构的监管批准。
反对微软收购暴雪的最大原因,是担心游戏垄断。
目前索尼PS5在全球范围内最受欢迎的游戏是《使命召唤》,有73%的用户表示,他们购买PS5的最大原因就是为了玩《使命召唤》。但《使命召唤》并不是索尼自己的游戏,而是属于暴雪。
为了能在主机大战(索尼PS5 VS 微软XBOX)取得胜利,微软直接出手收购暴雪,直接将《使命召唤》变成XBOX独占游戏。
以索尼、任天堂、谷歌、亚马逊为首,一起推动微软收购动暴的垄断审查。
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表示:微软已经拿下全球云游戏服务约60%-70%比重,若进一步取得动视暴雪旗下游戏资产,对于玩家选择可能会产生不利局面。若将暴雪娱乐拆分独立,或是将主要获利来源的《使命召唤》(Call of Duty) 游戏业务拆分,在降低影响游戏市场情况下,将会考虑批准微软此笔收购交易。
为了能够收购暴雪,微软选择了分化敌人,拉拢任天堂,承诺将《使命召唤》系列登录任天堂Switch主机。强调自己绝不抢走《使命召唤》、绝不搞垄断、绝不主机独占。
目前微软已经获得日本、南非、沙特阿拉伯、巴西、塞尔维亚、智利六国的批准,运行微软收购暴雪。但最难过的三座关卡,美国、英国和欧盟尚未批准。
抱金主爸爸的大腿都如此波折,暴雪内部自然也是动荡不断。
从2016年开始,大量暴雪核心人员离开,其中不乏游戏总监、首席设计师、首席任务设计师……这些人或跳槽或退休,直接导致了暴雪出现灵感枯竭,新作乏力。
近日,《魔兽世界》游戏设计师发表推特怒斥暴雪。他表示暴雪目前处于严重的人才流失阶段,原因就是有高层完全无视负责的游戏总监的意见而独断专行。真正做游戏设计的人,他的想法却没有得到任何重视。
他的言论得到了大量暴雪内部员工的支持,一名魔兽世界高级游戏设计师留言回复:“这是一种可怕的、短视的、自我毁灭的政策,会严重削弱我们制作游戏的能力,并且让玩家无法玩到自己喜爱的内容。”
丑闻不断的CEO
造成暴雪人员流失的最大原因,就是暴雪在2021年起在公司内部开始施行绩效考核。
据了解,该考核非常类似国内一些公司的末位淘汰制度,要求项目负责人给员工以不同的绩效评价,排名靠后的员工将受到降低奖金和无法升迁的影响。
而一些项目组领导一直拒绝给员工低评价,他们认为这会造成员工之间的恶性竞争,并影响团队成员的互相信任,破坏游戏开发者的创造性。结果这些“好心人”直接被暴雪公司辞退。
暴雪中国也没有幸免,在暴雪工作12年之久的暴雪中国本地化团队主管艾米尔卢宣布离职。
这个“末尾淘汰制”的推动者,正是暴雪的现任CEO Mike Ybarra。虽然备受打工人的批评,但比起暴雪前任CEO,则是小巫见大巫了。
暴雪前任CEO Bobby Kotick被指控性骚扰和包庇罪,从2020年开始,暴雪内部开始盛行“兄弟会”职场文化,存在不公平晋升、歧视女性、性骚扰等严重违反法律道德的行为。
暴雪公司内部更是收到了约500份来自前员工、现员工的指控。女性员工表示自己曾在公司受到骚扰、性侵、欺凌、薪酬差别对待等问题。有超过1300名员工签署请愿书,要求CEO Bobby Kotick辞职。
而Bobby Kotick本人在微软收购暴雪时,和微软交易期间私下达成协议,以逃脱性骚扰等重大丑闻的责任和诉讼。
虽然Bobby Kotick不再是暴雪CEO,但他本人依然持有大量暴雪股票,仍是大股东之一。根据FactSet数据,Bobby Kotick拥有409万股动视股票,价值达2.85亿美元(约18亿人民币)。
严重的人才流失、缺乏创新力导致新游戏一直跳票,甚至在社交平台,暴雪被视为“业内毒瘤”,和“性骚扰”“歧视女性”划为等号。
再加上一直停服的中国市场,找不到“冤大头”接盘;一直被美国欧盟卡死的反垄断调查,导致687亿美元收购款迟迟无法落袋为安……
暴雪难走的路还很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