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17年10月,美国的凯雷集团投资5亿美元,收购Supreme50%股权。潮流品牌诞生了第一支独角兽。
三年后,美国VF集团花了21亿美元收购Supreme全部股份。凯雷的投资回报达到100%。
凯雷的成功退出,终结了潮牌“成也小众,败也小众”的时尚业陈词滥调,也打开了未来潮流时尚业的想象空间。
不过,投资人的成就,归根到底靠的还是创业者。
早在十多年前,有大志向的创业者就在努力把生意做大,挑战潮流品牌“小而美”的宿命。
他们中的多数人选择深耕一个品牌,丰富内涵,不断出新;另外一些人则采用运营商模式,集合天下潮牌,靠买手的眼光和销售渠道取胜。前者的代表当然是Supreme,而I.T则是后者的榜样。
潮牌运营商的挑战
潮牌始于1960年代的美国,1980年代进入日本并影响亚洲,全球扩张则是在2000年前后。
1988年,香港人沈嘉伟成立潮流服饰集团I.T,通过集合店的模式,销售海外品牌。
集团有两个品牌,I.T(俗称大I.T)销售Alexander Wang这样的高端设计师品牌,i.t(俗称小i.t)则主打普通消费者当时很陌生的日韩街头潮牌。
2002年,I.T集团进入内地市场,第一家店开在上海的新天地(行情301277,诊股),一炮而红,I.T成为国内最成功的潮牌引领者。2005年,I.T集团在港交所上市。
由于潮牌流行存在国内外的时间差,I.T集团依靠自己的渠道优势,总是最先引入国外的先锋潮牌。比如,Off-White成立于2013年,第二年就被I.T集团引入国内。
2016年,I.T内地市场的营业额首次超过港澳,成为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此后,《中国有嘻哈》播出,大陆潮牌市场开始井喷。
鼎盛时期,I.T集团在全球有800家门店,代理400多个世界各地潮流品牌,同时还自创并控股了包括A Bathing Ape在内的多个日韩知名潮牌。
然而,2019年开始,I.T集团业绩出现下滑。在营业额大幅减少的同时,公司出现巨额亏损。2021年4月30日,I.T集团从港交所退市,完成私有化。目前,创始人家族持股50.65%,剩余的股权为欧洲著名投资机构CVC所有,公司估值3.2亿美元,距离市值顶峰已经腰斩,等待东山再起。
众所周知,I.T集团的业务高度依赖内地市场和赴港的内地游客。但行业人士指出,除了疫情影响,I.T电商业务迟缓,买手制的缺陷(溢价能力弱),消费者购买渠道的多样化,甚至租金和代理费的拖欠,都是最终引发I.T退市的原因。
无独有偶,另一个曾被视为有潜力与I.T集团抗衡的潮流平台YOHO!也陷入了尴尬境地。
YOHO!的创始人梁超是一位来自江苏南京的创业者。2006年,他从模仿香港的潮流杂志起家,创办《YOHO!潮流志》。此后十年间,YOHO!衍生出了电商平台有货、潮流集会YOHOOD以及线下体验店,成为一家潮流垂直生态平台。
创业邦旗下的睿兽分析显示,从2006-2018年间,YOHO!共完成了总金额超2亿美元的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K11掌门人郑志刚创立的C资本、祥峰资本、CMC资本、达晨财智、赛富投资基金、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鼎晖投资等一众知名机构。
遗憾的是,YOHO!似乎没有能够继续成长。据媒体报道,2020年YOHO!现金流出现问题,大批裁员,母公司南京新与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为失信被执行人。2021年的最后一天,媒体报道南京市产业基金投资YOHO!,金额没有披露,很像是一次政府给本土企业的紧急输血。
青山资本的思考
对于有志于做品牌的创业者而言,如何把生意做大?专注消费投资的青山资本的报告《潮牌的定义、历史和机会》,业界影响很大,其中的观察和思考值得潮牌创业者和投资人关注。
1、创始人画像
顶级潮牌的创始人/主理人必须是有艺术天赋的企业家,而不是懂商业的艺术家。
2、潮牌与快时尚的不同
快时尚考验的是供应链和设计师管理能力;潮牌挑战的是主理人创造和带动潮流的能力。
3、潮牌与设计师品牌的不同
设计师品牌是表达设计师的个人理念;潮牌是抓住时代和文化,引起共鸣。
4、潮牌如何穿越品牌周期
潮牌能否避免昙花一现,取决于背后的价值观是否长期存在。靠一时情绪起来的潮牌,寿命不会长。
5、两个灵感来源
青山资本认为有两个海外潮牌可以参考:
一个是以英国工人阶级服装设计为灵感的A-Cold-Wall,在当代中国街头,虽然没有滑板、嘻哈、涂鸦等艺术表达,但有外卖员、快递员,品牌是否可以以他们的服装设计为灵感,让消费者了解背后的故事?
另一个则是日本潮牌Bape,来自于一句英文广告——a bathing ape in lukewater(在温水里洗澡的猿),原本是讽刺上世纪90年代日本年轻人过于疲软的生活状态,但正是那一代年轻人通过“买买买”,让Bape成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街头服饰品牌,甚至逆向输入到美国。
6、本土的挑战
抄袭。潮牌通过各种努力才能打造出稀缺性和独特性,但如果满大街都是山寨货,低价倾销对原创品牌的价值伤害很大。由于潮牌的购买渠道分散、覆盖人群细分,品牌方很难有精力去维权。这在目前是无解的。
把握潮牌趋势的五个关键词
PwC(普华永道)与潮流媒体HYPEBEAST联合发布过一份报告《街头潮牌:新的专属品》(Streetwear:The New Exclusivity),从一个更大的维度研究了全球潮流品牌业的今天和明天。PwC认为,短短20年,潮牌已经成为足以撼动时尚和零售行业的商业新势力。报告总结的五条实战经验,对潮流从业人员、潮牌创业者和投资人也都有参考意义。
1、原汁原味
时尚产品怕的是过时,街头品牌最怕的则是忘了初心。
街头潮牌都有自己出身的烙印,比如特定的时代背景或是社会议题。一代一代的消费者都是为了追随前辈的精神而来。如果丧失了这些元素,这个潮牌的生命力也就到头了。
那么,没有传统,没有历史故事的潮牌创业者怎么办?
PwC的建议是:
*强调你的精神遗产(比如崇拜谁)、价值观,并精心打造品牌的差异化。同时,倾听消费者,确保他们的体验和反馈与品牌希望传递的信息一致。
*与来自音乐、艺术、时尚和可持续领域的创新者和创造者紧密合作。调查显示,潮牌有强大的嘻哈及涂鸦基因,而音乐家、行家和当代艺术家对潮流消费者的影响最大,超过了网红、明星和运动员。(当然,这一结论存在地区差异。)
PwC特别强调了责任、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概念对于新创品牌的重要性。
2、稀缺性
奢侈品的稀缺性靠的是高定价,而潮牌的稀缺性则是通过减少供应。这个商业模式被称为Drop,虽然属于饥饿营销,但它的内涵较为丰富,大意是“一次只推出季节性系列的一个单品”。
比如,Supreme每周四推出新品,通过控制产量和销售渠道,造成供不应求,让消费者产生源源不断的“获得感”和“排长队”的仪式感。比如,有的品牌只允许消费者在店里停留15分钟,一次最多购买6件限量新品。
这种看似不迎合消费者的态度,反而得到年轻人的喜欢。Supreme在取消限购之后,忠实粉丝却很失望。既然轻轻松松就能买到一件印着Supreme大logo的服装,走在街上也容易与人撞衫,那还有什么理由买呢?一句话总结就是,不个性了。
Drop模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激活了转售市场。比如,158美元一件的Supreme特定款的圆领衫,转售市场可以卖到500美元。
PwC认为,转售价格是衡量一个潮牌是否成功的试金石。一件商品的转售价越高,说明它的稀缺程度越甚。
因此,PwC建议潮牌创业者,尝试Drop这样成熟的商业模式。同时,无论是营销还是销售,团队必须掌握D2C(直接面向消费者)这样一个贯穿整个时尚行业的确定性的大趋势。
同时,团队需要研究转售市场,包括它的价格是如何影响你的定价和商品供应。
3、时尚话语权
传统时尚和奢侈品行业的话语权掌握在品牌方和时尚媒体手里。他们怎么宣传,消费者通常就怎么做。
街头服饰的本质就是“反传统”,消费者的信息来源也不再是“自上而下”的传统渠道。
PwC的报告显示,潮流消费者84%的信息源自社交媒体,55.9%的信息来自于街头,即眼见为实。而来自纸质时尚媒体的信息只占20.5%,它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还不如逛实体店(占27.2%)。
事实上,在21世纪初还没有社交媒体的时候,潮流服饰爱好者也是通过网络论坛讨论风格、产品,分享收藏和交易商品。这也是“YOHO!潮流志”这样的新锐媒体品牌当时能迅速崛起的原因。
因此,PwC的建议是自下而上。与其向消费者灌输,不如吸引他们共同参与“创作”,影响力更大。比如,设计大师Virgil Abloh和耐克在纽约和伦敦策划过名为Off Campus的活动,推广合作的The Ten系列,快闪店的消费者都有机会参与定制。
4、买得起
潮牌都号称自己的稀缺性,但赚大钱的潮牌,定价都是相对合理的。PwC的报告说,潮牌的主要消费群体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消费力有限。
因此,PwC给出了两个建议:
*定价要科学
便宜是大原则,但不同地区消费习惯有较大差异。比如,同样的商品,日本潮牌消费者愿意支出的花费明显高于欧美。合理的定价有助于培养粉丝。他们比通常的有钱人对潮流产品的忠诚度更高,也更愿意直接从品牌方购买,而不是其它渠道(多品牌经销商、转售店、外部电商渠道等)。
*有限的多样化
产品线不能芜杂,最好聚焦T恤、卫衣和鞋。但三大类里的产品要足够丰富。
PwC的报告显示,62%消费者表示,最有可能买的是鞋。因为现在几乎所有场合都可以穿运动鞋,而且能与不同风格的衣服搭配。T恤、卫衣则一年四季都可以穿,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其他时尚单品。
5、线上线下(行情300959,诊股)的无缝衔接
PwC发现,潮流品牌有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消费者最喜欢在品牌方的线下实体店购买,不怕排长队,虽然他们获知商品或活动的信息几乎都是来自官网或社交媒体。
因此,如何确保线上营销与线下销售的融合成为了关键。
报告给出的建议是:
*投资IT和数据技术
尽可能与消费者保持个性化的联系性,而不是仅仅“发布”商品或是活动信息。这也需要重新思考营销团队的运营方式和预算结构。
*重构设计和销售方式
Supreme在全球一共只有15家实体店,因此,大量消费者涌进数量有限的实体门店或是快闪店,这是一线潮牌的经营常态。潮牌经营者必须重新思考一种可持续的零售方式,不影响消费体验、减少商品降价。
关键词: Supr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