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备、工业上楼,深圳人耳熟能详的八个字,再次响彻鹏城。
(资料图片)
6月14日,深圳用一天的时间开了一场重要会议——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土地整备暨“工业上楼”项目现场推进会。会议明确,要“着力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做大做强‘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全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场空间革命呼之欲出。事实上,若以年岁计,深圳已于工业上楼一事上推进了11年,土地整备的脉络则可追溯至更远的2011年,迄今12载。之于深圳这座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这些动作并不罕见。但在今年,这八个字比以往更受瞩目。
一段历史
“土地整备”“工业上楼”在深圳的诞生绝非偶然。回望鹏城建区40年的工业进化之路,或许更能理解其中的必然性。
梳理深圳的工业发展脉络可发现,这座高速奔跑了20年的“工业第一城”,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速度渐渐慢了下来。
一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2005年,深圳第二产业GDP占比为52.4%,2010年为47.2%,至2015年,这一占比已降至41.2%。
部分制造业企业的外溢,正是上述变化的原因之一。这其中,固然有政府主动引导低端制造业外迁的因素驱动。除此之外,另有一点重要的原因是——深圳产业发展空间面临掣肘。
缺地是彼时深圳最为现实的窘境。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军民记得很清楚,深圳产业空间需求与土地供应矛盾在2015年左右已经颇为突出。时年,深圳共有200家企业提出了用地诉求,需求面积大约为4平方公里,但深圳的用地供应始终无法跟上。
深圳亟需破解这一弊缺。2011年,深圳以一份《关于推进土地整备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拉开土地整备的序幕。翌年,全市首个“工业上楼”项目全至科技园亮相,但彼时尚无明确的政策指导。
前者,指向存量土地的开发;后者,意在提高工业用地的集约化利用水平。看似殊途,实则同归——为产业发展腾出生产空间。
需要强调的是,这两项工作绝非一日之功。毕竟,土地一事素来错综复杂,从厘清到推进,其间不知要迈过几道难关。此后,深圳历届市委市政府以超长的耐心和超强的决心,持续推进“土地整备”“工业上楼”。
空间是一寸一寸掘出来的。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底,深圳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计划立项累计199个,整备总实施规模9199公顷。再看工业上楼,截至目前,深圳共有72个“工业上楼”项目,用地面积854.8万平方米。
实际的成效有几分,企业最有切身的感知。昨日的会议上,银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叶家嘉谈到了对“工业上楼”感受:“企业用近乎成本价就可以买到符合需求的专业化产业空间,完全免去拿地开发建设运营的复杂环节,创业都只需要专注于企业的运营,不需要分心去做开发商做的事。”
让企业专注于企业本身,这正是这场“空间保卫战”的奥义。
一场硬仗
在深圳,破解土地要素不足难题是持之以恒的主题。在今年,这一主题格外鲜明。
最明显的一点变化是,2023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出现了“工业上楼”。报告提及,今年重点工作包括“加快推进‘工业上楼’,新增2000万平方米低成本、优质、定制化厂房空间”。
土地整备的力度也较之往年更大。据不久前公布的《深圳市2023年度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计划》,2023年,深圳计划安排新建土地整备项目36个,新建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35个。两项目标均较之2022年、2021年要高。
对空间的渴望,也可从深圳各区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得见一二——
诸如,福田区明确2023年将实施空间拓展提速行动;南山区提出“强化优质空间供给能力”;宝安区则提出加力保障优质项目产业用地,加快实施首批工业上楼试点项目11个。据公开报道,落地于宝安区的全市最大“工业上楼”试点园区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已获评市“工业上楼”示范产业园区。
余下数区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均多处提及“空间”二字。
无论前缀如何、修饰如何,目标都是一致的:满足企业空间需求,全力推动工业发展。
这场覆盖全市的“空间保卫战”,指向一场硬仗:工业立市,制造强市。
这八个字首现于2005年,时隔17年后,又再度现身于去年5月公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工业经济稳增长提质量的若干措施》。翌月,深圳出台实施“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行动计划,提出高标准规划建设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并为其提供空间保障,空间布局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6月14日这场持续了一天的会议,也正为这20个园区而来。会议强调,要坚持分类保障、精准施策,按照需求导向、以需定建的原则,有序打造20个集中连片的先进制造业园区,按需高标准实施“工业上楼”计划,紧密结合“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特点,滚动建设一批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厂房空间。
这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可视之为深圳在“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这场“硬仗”中派出的先锋。自其亮相以来,深圳市主政官员已多次出席相关活动,公开报道不下3次。
一轮攻坚
在昨日举办的会议上,前述银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叶家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在这‘寸土寸金’的经济最活跃最市场化的世界级超现代化城市,企业只需要以很低的租金就可以租赁到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化产业空间,这高性价比是史无前例的。”
“高性价比”背后,是深圳攻坚之艰。
据去年8月公布的《深圳市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深圳将完成约20平方公里成规模产业空间土地整备,力保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这一目标难度不小。“从2018年深圳提出保障产业用地以来,每年平均整备的土地大概在10多平方公里,其中产业用地在2-3平方公里,每年投入资金在150亿人民币左右,所以无论是对财政,还是土地整备的具体工作来说,都有非常大的难度。”周军民说。2023年,深圳仅投入土地整备的资金规模,便高达200亿元。
“虽有挑战,但更要迎难而上。”周军民评价。
“工业上楼”的挑战也不小。按业内测算,其高层厂房一般需4000-5000元/㎡,若是定制化的厂房,成本可高达10000元/㎡。即便以5000元/㎡估算,投入亦不少。
压力在背,不过,从节奏看,深圳推进的步伐仍徐徐不疾。据悉,6月14日这场会议召开前,主办方还专门组织相关企业实地参观“工业上楼”项目,向企业介绍优质的厂房资源,促进企业需求和产业空间供给的对接。
如此闲庭信步,传递出来的是信心,更有决心——“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绝不只是一句口号。
“城市的产业载体变化与产业转型升级是相互推动的,深圳产业转型升级变化带动深圳产业空间载体的创新,反过来产业空间载体也会成为深圳转型升级的一个巨大推力。”周军民表示。
从一份行动计划到一场推进会,从一场推进会到一轮“空间保卫战”,能为鹏城带来怎样的变化?我们将在以后的岁月中见证。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