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发展数智供应链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具有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优势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的建设正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资料图】
“供应链金融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本身不能脱离于产业数字化而实现。要先基于对产业的理解服务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的互联网联结,再去叠加金融科技去改善供应链金融,才是根本解决之道。”京东科技供应链金融科技部总经理周李军表示,这种方法就是供应链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科技也是实体企业进行产业数字化的第一站——做好供应链金融科技,才能真正让自身的“四流”打通,提升运营效率,并化解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政策引领
供应链金融市场持续升温
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提出“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之后四川、广东、山东等地方省市也陆续发布了支持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的专项政策。
在利好政策支持下,供应链金融市场持续升温,规模进一步增长。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供应链金融委员会结合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三个供应链业务场景测算,2022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提升到19.19万亿元。另据CIC灼识咨询发布的《中国供应链金融科技行业蓝皮书》数据,国内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总交易量从2017年的16113亿元人民币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69412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达44.1%,预计将以25.8%的复合年增长率进一步增长,并于2026年达到219082亿元人民币。
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发展到供应链金融科技,可以说,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金融机构能够基于一条或多条供应链数据及行业综合数据的交叉验证,有效实时掌握供应链上下游不同融资客户的真实经营情况和资金动向,从而有效降低获客、风控、运营等系列成本,继而通过新型的供应链金融系统为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企业提供更高效率和更低利率的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科技也是实现普惠金融升级的重要抓手。神州信息副总裁马洪杰表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工作应该集中在普惠金融上,而普惠金融作为世界性难题,破解关键在于数据、数字技术和场景三个方面,所以要以数据为核心、数字技术为驱动、场景为实践,不断探索普惠金融服务模式。
建圈强链
助力地方经济圈发展提质增效
在不同地域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环境中,企业有着差异化的金融需求,供应链金融在不同行业也有着不同的特征。
比如,白酒产业淡旺季明显,在备货促销、开拓新品、物流运输时资金需求旺盛,因此对供应链金融的需求也最为直接,更倾向于涵盖金融、物流的多元化融资解决方案。再如,农业产业品类繁多、产品储存时间短、损耗大、时效性强,在产前、产中、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较强的金融需求,需要能够打通全链条的更加垂直化、细分化的融资解决方案。
随着供应链金融业务向纵深拓展,融入区域经济圈,围绕行业特征探索供应链金融科技可行路径成为业内关注的新动向。
“我们与京东科技共同搭建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运用区块链、大数据、智能风控等科技能力,依托宜宾市供应链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场景+数智化+产业’四位一体的新型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实现了‘产业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科技’双轮驱动。” 宜宾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宾发展集团”)副总经理章欣说。
据悉,继2021年宜宾市政府与京东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建政企合作超级链式产业生态圈后,今年4 月,宜宾发展集团与京东集团共建并上线集商贸、物流、金融、科技为一体的国内领先数字化产融平台——京东·西南数字化产融平台,已经成为政府服务平台的样本项目。
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目前,京东·西南数字化产融平台已入驻1300多家企业,上架产品超过万余款,有效注册用户数超16万人。目前,已实现网络交易额22.73亿元,预计可推动30多家小微企业提质升级。
产融联结
提升小微融资可得性
在一个相对成熟的发展环境中,供应链金融科技的生态各方要深入到供应链各级场景中,通过平台提供的线上化流程和数智化的风控和运营服务,打造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标准化模式,努力将非标的供应链金融资产变为标准化资产,能够获得更广泛、更低成本资金的认可,提升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和普惠性。
当前,具有较强数字科技与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平台正积极对外输出,以服务更多客户和合作伙伴。
据了解,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已全面开启了“走出去”战略,致力于从京东供应链走向产业供应链,将多年沉淀的技术、模型、算法、工具产品化、标准化,面向合作伙伴进行输出。
周李军进一步介绍称,面向政府服务平台,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可助力响应国家号召、落实普惠金融政策,同时加强产业集中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向核心企业,平台可帮其优化财务报表,提升上下游融资能力、降低成本、提升销售量;面向金融机构,可帮其批量获客,通过风险运营及客户运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