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季节》播完两周,余热仍在,后劲十足。
有人延迟追剧,看完也是昆汀式夸奖。
(资料图)
当然,剧越火,争议也难免。剧中几位男主角,或多或少因为「爹味」而遭到些许批评。
鱼叔也专门写了篇文章聊了这个话题。
不过,鱼叔也发现:一位女性角色,几乎获得了全网夸赞。
她是「王阳妈」,也是「罗美素」。只要往那一杵,定能让你想起来,她在剧里的精彩演绎。
但,她的饰演者,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估计还没有几个人能叫出名来。
今天,鱼叔就要大声介绍这位角色背后的女演员 ——
林晓杰
这真的是同一个人?相信不少人在看到「美素」的另一面时,都和鱼叔一样吃惊。
印象中那个土里土气的东北大姨,转眼变成气质优雅的时尚达人。
尤其在看了她在《别告诉她》中一口流利的英文。不说一句「卧槽」都无法表达心中的震惊,和对林晓杰的敬意。
没想到,东北大姨还很潮。
更没想到,大姨还是个见过大世面的实力派。
翻看她的过往,直让人惊叹连连。
林晓杰是 80 年代科班出身的演员。
14 岁开始学习京剧表演。
18 岁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来到珠影厂。
林晓杰 ( 右 ) 与著名演员秦怡论颜值,年轻时的林晓杰是个大美人。
当时,她被称为「珠影厂十二钗」之一。
饰演的角色也大多是时髦美丽的都市女性。
她还上过不少电影杂志的封面,被人们称为「挂历女神」。
不仅人红,她的穿搭放在今天看来也很时尚。比起前阵子吵得不可开交的娜扎裤子(比基尼拼接牛仔裤),林晓杰那几身比基尼估计随随便便就能炸翻热搜。
时隔近 40 年,只能说如今的内娱还是保守了。
除了时髦与美貌,林晓杰还有着熟稔的演技。她年轻时就参演过不少作品。
诸如《幸福不是毛毛雨》《风流警察亡命匪》《人生没有单行道》《商界》《乡民》等等。
其中,曾凭借《女人的故事》,获得过百花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但出人意料的是,就在自己的演艺事业上升期,她却选择了低调退圈。喜欢尝试新事物的林晓杰,跟上了兴起的出国潮。
上世纪 80 年代末期,她开启了自己的异国生涯。
从光芒四射的女明星,变成普通的留学生,林晓杰不觉得辛苦,反倒觉得这是自己的必经之路。
「放下身架,也是一种光荣。」
渐渐的,林晓杰在澳大利亚站稳脚跟。不仅有了生计,还重拾起自己的演艺事业。
从澳大利亚的话剧舞台,逐渐走向好莱坞。
她也从来不嫌弃角色大小。在她看来,每一次演出都是难得可贵的机会。
凭借在国内的底子,加上多年来生活的磨练,她的演技也变得日益精湛。
1994 年,她凭借剧集《皮囊之下》获得澳洲 AFI 最佳女主角提名。
2017 年,参演的《罗家》连续两年获得澳大利亚喜剧类最佳集体演出奖。
《罗家》真正让她走向国际的,是 2019 年的《别告诉她》。
该片称为当年的黑马,获得了包括金球奖、圣丹斯电影节等诸多国际大奖的提名。
说实话,鱼叔在看《漫长的季节》时也没意识到,这位朴实的东北阿姨,也演过《别告诉她》里那位满口流利英文的华侨母亲。直到刷完剧了,才后知后觉。
历经 30 余年,林晓杰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内娱的视野。
一个「美素」,重新证明了她的实力。
更重要的是,她彻底让我们见识到一个女演员旺盛的生命力和无止尽的表演追求。
林晓杰的翻红,无疑是今年一大惊喜。《漫长的季节》是她回归演艺事业后,作为主要角色出演的第一部内地剧。
话说回来,这对她来说并不容易。
她已经离开内娱多年,很多年没有和内娱演员合作过。
突然从之前的华裔角色,转变为一个上世纪 90 年代的东北母亲形象,对她而言也很有挑战度。首先造型土。
穿着朴素,头发不长不短,看着就很不太注重外形,也不舍得花钱。
加上花了好几万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心里总是忧心忡忡。
正如王响说她心脏装着一辆桑塔纳,总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要么抱着暖水壶,要么熬中药,要么捂胸口说自己没精气神儿。一会儿说这里不舒服,一会说那里不舒服。
有些神神叨叨的表现,配上标准的 90 年代妇女造型,活脱一个「大姨演我妈」。
其次,表演接地气。罗美素做起事来非常「中式家庭主妇」。
王响说要吃黄瓜,美素就一边嫌弃一边抱着水壶就洗起来。
儿子王阳闹情绪,她就小心翼翼地劝着。夹菜不小心掉桌上,本能地夹到自己碗里。
看到王响打针被打疼了,立马没了之前的慈眉善目。瞬间侧目斜视,满眼都是厌恶,还和王响一起骂护士。
去厂里发现开药开不了,就用上了撒泼吵架的路数。上来就是「我死给你看」,生怕事情闹不大。
从头至尾,罗美素这个角色就像自家邻居一般鲜活。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都非常传统,文化水平不高但又爱憎分明。
只要她一说话,一歪头,眼珠浅浅一转。
大姨可真是神了!
除了造型和表演,最打动人的还是她对角色内心的精准拿捏。罗美素很传统,但并不迂腐。
虽然戏份不算多,日常的视角也难以得见。
但仅从有限的几场戏里,却能让观众感受到她鲜活的人味儿。
她既嫌弃王响的大男子主义,又处处为他着想。
同时,也因为长期的家庭主妇生活,对王响有些畏缩和不自信。
尽管王响有些做法她不认同,但她始终看重家庭的重要性。
一场剧看下来,只让人觉得他们就是真正的老夫老妻。
时而拌嘴,时而吵吵,嘴上相互嫌弃,心里又相互理解。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场戏。一场是和王响一起把儿子五花大绑,防止他再出门。
她一边嗷嗷大哭,一边费劲绑绳。
嘴上还含含糊糊地念叨:
「我们都是为了你好,孩子,你千万别 ……」
话没说完。
一个矛盾而又痛苦的母亲形象,已经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另一场,则是儿子去世之后。气氛凝重的家里,摆了两桌饭菜招待亲戚朋友。
所有人都一脸沉重,唯独罗美素乐乐呵呵。
等到马队登门,又突然变了模样。别人不动筷,就她自己自顾自地扒拉着饭菜。
她看到王阳的遗像,露出的也不是难过的神情。看了看,擦了擦,抿嘴笑了笑。
便把遗像收起,不愿再看。
直到后面王响回来,看到上吊的罗美素,一切才有了结果。之前表现出的笑意也是一种压抑,而人在极度悲伤的情况下是根本悲伤不起来的。
对于那个时代的美素而言,家庭就是全部。
儿子死了,家也就没了,自己的生活也便没了意义。
随着心里那根紧绷的弦断掉,她也彻底失去生的信念。
这段没有表现出悲伤的场面,反倒给我们造成了巨大震撼。
看到了那个时代下一个母亲的不容易,更为她的逝去感到惋惜。
说实话,刚看《漫长的季节》时,鱼叔还没看出罗美素的意义。她似乎像个王响的背景板,可有可无。
直到后面,她的重要性才慢慢体现出来。
因为她太生活化、太真实了,以致我们能看到自己生活里亲人的模样。在的时候,不觉得突出。
一旦消失,心里彻底落空。
林晓杰翻红之后,她的社交平台也被很多人关注。可以看到,她的真实生活其实与「美素」有着很强的反差。
今天 60 有余的林晓杰本人,依然活得很有国际范儿。
她参与的大多数作品,也都是关于华裔的故事。林晓杰在不同语境下游刃有余地转换,正是她身上最独特的地方。
比如之前的电影《别告诉她》。
虽是华人班底,但依然是美国语境下的故事。
林晓杰饰演的母亲,说着一口流利的英文。
丝毫不让人怀疑,她早已在海外生活数十年。
同时,她又对国内的诸多文化习俗了如指掌,足可见她对家庭传统的念念不忘。
2020 年,她又出演了华裔导演短片《蓝色的姑娘》。到了《漫长的季节》,她让身上那股国际范儿彻底消失不见。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从未出过桦林小城的东北阿姨。
一举一动,哪怕一个眼神,都能让不少东北人直接想找她当邻居。
有人曾问她,为什么能把一个东北退休女工演得那么自然。林晓杰的回答很耿直:
「我就是东北本地人」
林晓杰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自小接触过不少八九十年代的东北妇女。
无论是平日的生活习惯,还是对待家庭的观念,她都有不少观察与了解。
比如在一段采访里,她提到罗美素有盘腿的习惯。
这样的生活小细节就来自她的回忆,印象中家里的长辈就很喜欢盘腿坐在床上。
但毕竟她已经在海外生活数十年,罗美素的形象终究与她本人差别较大。为了让这个角色更接地气,她事先也下了不少功夫。
回到东北,从亲戚、朋友身上找到那种本土味儿。
从说话方式,到走路姿势,她都仔细的观察。
另外,生活上的一些经验技巧,也随手拿来。比如织毛衣。
林晓杰本来就很擅长。
刚好剧本里也有,就成了「本色出演」。
熟练自然的手工活,为角色增添了更多生活气息。
诸如这般对角色的研究和考量,剧里还有很多。对于角色不断的琢磨,才让剧里的表演变得更有味道。
这个东北大姨,成为观众公认的全剧最佳。
实至名归。
不过在林晓杰本人看来,似乎也就是圆满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这样的态度也对应了她一贯坚持的想法 ——
希望参演的作品能讲出好的故事。
她为《漫长的季节》获得认可感到高兴。
也为《别告诉她》在国际取得的成就感到兴奋。
洞悉东西方不同创作环境的林晓杰,十分可贵地抛开杂念,专心于讲好自己的故事。
眼下,她又前往美国,拍摄一部名为《唐人街内部》的剧集。该剧是以华人班底讲述美国唐人街的故事。
鱼叔忍不住好奇,这次大姨又会以怎样的面孔出现。
主创班底都是好莱坞近年来较火的华裔林晓杰的现实经历,就像是真实版的「妈的多重宇宙」。
她的回归与低调,更值得成为内娱小花学习的榜样。
也向我们展示了,怎样才是真正的好演员。
全文完。助理编辑:哒哒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