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第四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进入第三天,前来逛展的人络绎不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总面积9.2万平方米的展馆里,35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家企业的展品亮点纷呈,新意满满。博览会综合展包括蒙古国及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展览展示,内蒙古主题展、行业展以及有关省(区、市)综合展览展示。商品展包括国际商品展、蒙古国商品展、中国各省(区、市)商品展、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展、各盟市商品展等展区。
红酒、牛肉,刺绣、银器,新能源汽车、智能扫地机器人……各个展区不仅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分外吸睛,还有高新精尖的技术精彩亮相,吸引了很多参观者慕名而来。
中蒙博览会,已经成为一场内蒙古连接世界的盛会,一个全面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的窗口,一个与全球共享发展新机遇的舞台。
对于很多呼和浩特人来说,一笼烧麦、一壶砖茶能“打开”一个惬意的清晨。在广东很多地方,热气腾腾的广式早茶里,少不了“四大天王”之一——广式烧麦的存在。
人间至味,风物无边。在绿色食材综合展览展示暨2023首届内蒙古名小吃美食文化周上,呼和浩特传统烧麦与广式烧麦“邂逅”,让很多“吃货”直呼过瘾。
西安的老孙家羊肉泡馍、济南的老牌坊把子肉、河南的胡辣汤、保定的驴肉火烧……美食文化周上,不仅有“一城一味”名小吃美食展汇集了全国各地的烧麦“同堂竞技”,也有来自全国的老字号、非遗美食让人垂涎欲滴。12盟市美食同样带着“内蒙古味道”汇聚一堂,让“吃货”们足不出“呼”就能尝遍大江南北。
这是一场各地美食的“盛大约会”,也是一场地区之间“诗和远方”的热情相拥。博览会向世界发出邀请,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科技、文化、美食在这里交融。
几片荷叶在湖面自然舒展,一朵剔透粉嫩的荷花在枝头开放。仔细一看,荷叶是画上去的,而荷花却是真材实料的玉石。在云南馆展示区,一群人正对着一幅幅精美的玉石画啧啧称赞。
“你看,这就是这次我们带来的多幅玉石画作品,既做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有一定的创新。”玉石画设计师张溶珂面对不断前来问询的参观者,耐心地介绍展品。
许多有创意、有特色的文创产品一次又一次“出圈”。玉石画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内蒙古也有很多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创产品,这些都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和打开旅游市场的“钥匙”。
“此次来到内蒙古,我们也走进内蒙古的文创市场深入调研。内蒙古的特色文化很有厚度,我感受颇深。下一步,我要带着这些灵感回到云南,为我的产品开发服务。”张溶珂说。
据了解,云南馆展示区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为主题,筛选高原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等15家特色企业参展,将云南风情带到了内蒙古。
本届博览会上,像这样地域间的完美“碰撞”不胜枚举,有效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
9月5日晚,国际文化交流展演“友谊的彩虹”在内蒙古艺术剧院举行。来自中国、蒙古国、俄罗斯的600多名专业演员,以歌传情、以舞会友,共同演绎守望相助的美好情愫。
9月6日,反映陕西与内蒙古交界处的毛乌素沙地在广大治沙英雄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从“千年沙地”演变为“塞上绿洲”的秦腔现代剧《生命的绿洲》,在内蒙古群众艺术馆上演。
9月6日—10日,“丝路绣梦·北疆巾慧”妇女创业主题成就展在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2号馆精彩呈现。成就展采用静态展示与动态展示相结合的展陈方式,展现了广大妇女参与文化传承和非遗文创成果的“她”力量。
以展会友,以会汇智。中蒙博览会搭建共享共赢的平台,开放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合作交汇点越做越实。(记者韩雪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