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8日电(记者马锴)当夕阳映红远处天山主峰的雪顶时,对着电脑坐了一整天的王娜走进球馆,和“疆来”女篮的队友们开始每周两次的例行训练。
“疆来”女篮是新疆乌鲁木齐市一支业余女子篮球队。按照当前流行的说法,王娜是这支球队的“主理人”。而在她看来,自己就是“替姐妹们定场地、约比赛、算费用的管家”。
这份“管家”的工作,是王娜在3年前给自己找的。今年37岁的她从小喜欢打篮球,曾是所在高中的女篮队长,可自打工作后就“很难遇到过瘾的球局”。
【资料图】
“因为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方面的不同,和男生打球总是打不爽,但想凑齐女生打全场又很难。”于是,王娜决定组建一支业余女篮,“想让姐妹们打得畅快点”。
“取名‘疆来’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大家都生活在新疆。”王娜说,球队里有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等多个民族的球员,来自不同的行业,年龄和性格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完全一样,就是喜欢打篮球。”
“疆来”女子篮球俱乐部成员在日常训练后合影
从最初相熟的十来个球友,到路人局结识的有缘人,再到球队渐有名气后的慕名者,短短3年多时间,“疆来”女篮的队员已增加到近百人。随着人数增多,球队管理也日益规范。新球员入队要先试训,再根据运动水平编入不同梯队,因为“和水平差不多的球友切磋,打得会更尽兴”。
“只要是想打球的女生,我们都欢迎,唯一的要求就是尽量保证出勤率。”王娜说,现在球队每周固定两场训练,有时还会临时约其他球队打友谊赛。“因为工作、家庭和身体原因缺席训练或比赛,就得请假,这主要是为了督促大家坚持,别把篮球撂下。”
对这一点,33岁的胡珀颇有感触。
“如果没有‘疆来’女篮,我可能早就告别篮球了。”曾接受过6年专业训练的她远投精准、突破犀利,是队里的一把外线“尖刀”。可在早几年,因为工作繁忙、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她曾一度离球场越来越远。
“疆来”女篮球员胡珀在训练赛中投篮
“平时我是母亲,是妻子,是员工,需要承担许多生活和工作的责任。只有在篮球场上时,我才百分之百属于我自己。”胡珀说。为此,每周两次的训练她几乎从不缺席,家人也鼓励她在球场上锻炼身体、放松精神。
和胡珀不同,蒙古族姑娘肖咏丽在加入“疆来”女篮前从没接受过正规篮球训练。初入队时,她连运球都不太熟练,但身高臂长的她颇有运动天赋,在队友们的帮助下已成为有远投、善防守的“3D”型球员。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她平日里工作强度不小,“在球场上撒撒欢能把压力释放掉,让自己感受到快乐”。
不论是以前练过的“老将”,还是从头练起的“新人”,越来越多的姑娘正在加入“疆来”女篮。在王小毛看来,除了篮球运动本身的魅力外,乌鲁木齐市运动场地条件的不断改善也功莫大焉。“和小时候连水泥地球场都不好找相比,现在室外塑胶场、室内地板场都很多,只要想打球就能找到场地。”
新疆体育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6平方米。全疆篮球场数量达2.18万个,室内篮球场数量达767个。新疆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翟鸿飞介绍,除政府免费开放的场馆外,随着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群众健身需求日益增长,市场化运营的体育场馆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鼓励、吸引更多女孩踏上篮球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疆来”女篮开始尝试更多可能:和当地篮协合作举办女子业余篮球赛;走进校园与高校、中学的女篮交流;在短视频平台上开设账号,分享球队的训练、比赛和日常生活。
“哪怕只有很少的人会因此爱上篮球运动,‘疆来’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维吾尔族姑娘古丽米娜·玉素甫说,作为新疆职业女篮的前队员,她现在是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女篮的教练。“参与篮球运动的人多了,中国职业篮球的人才也会更多。”
随着时间推移,球场上一同流汗的情谊已渗入姑娘们的日常生活里:微信群里聊篮球、聊美妆、聊生活小妙招;线下生活约逛街、约咖啡、约爆辣炒米粉。不久前,动漫电影《灌篮高手》上映时,姑娘们还组团去观影,“狠狠燃了一把儿时的篮球回忆”。
“疆来”女子篮球俱乐部成员一起观看电影《灌篮高手》后合影
“志同道合、相互陪伴,是我们取名‘疆来’的第二个原因。”王娜说,健身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希望我们能一起坚持热爱、坚持运动,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共赴将来。”
摄影:王菲、马锴
视频:郭燕、王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