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南太平洋的实地调查发现,海洋温度上升会加剧珊瑚虫群体中的病毒暴发,导致珊瑚虫的共生藻死亡、珊瑚礁遭到破坏。
美国赖斯大学、新西兰国家水资源和大气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说,他们对法属波利尼西亚的莫雷阿岛珊瑚礁的取样显示,海水温度上升会使RNA(核糖核酸)型病毒暴发。这类病毒会感染珊瑚共生甲藻,近年来肆虐中美洲海域的石珊瑚组织损失病可能由这类病毒导致。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通讯》杂志上。
这是2021年6月2日在澳大利亚昆士兰拍摄的大堡礁(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胡泾辰摄)
共生藻通过光合作用向珊瑚虫提供能量,也使珊瑚呈现缤纷色彩,甲藻是珊瑚最重要的共生藻之一。
莫雷阿岛由珊瑚礁环绕,在2018年8月到2020年10月间,研究人员每年两次对环岛海域的54个珊瑚群落进行取样。结果发现,超过90%的群落在这期间曾遭到感染甲藻的RNA型病毒侵袭,50%的群落出现了部分死亡现象。在水温最高的2019年3月期间,珊瑚中的这类病毒明显增加。
分析显示,海水升温会促进病毒繁殖,本来就不健康的珊瑚遭受的影响更大。此外,远离海岸的深水区珊瑚礁对温度上升更敏感,因热浪而部分死亡的风险是靠近海岸的珊瑚礁的两倍。这可能是由于岸边的珊瑚礁常年处于浅水中,对高温的耐受力更强。
珊瑚礁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海洋升温正使全球大量珊瑚礁因失去共生藻而白化、死亡。研究人员说,随着海洋温度继续上升,病毒会进一步加剧增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