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宁波市植物园内的樱花、海棠、郁金香等竞相绽放,与垂柳、古建筑等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幅和美的春景。图为春色如画的宁波市植物园。新华社发(胡学军摄)
【资料图】
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资源、能源、环境约束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的难题。2007年,绍兴县率先开展“亩产论英雄”,探索破解资源环境约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2017年,浙江全面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2018年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2019年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制造业企业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改革的若干意见》,促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向纵深发展,通过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和优质企业集聚,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2022年,浙江省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34.8万元,亩均增加值达176.9万元,较2017年分别累计提升36.5%和71.4%,制造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围绕“论什么”,构建亩均效益评价体系
“论”六大核心指标,算好经济账、资源账、环境账。以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投入强度为核心指标,全面建立涵盖工业、服务业以及各类园区平台的亩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打通20个省级有关部门15类132项5000万条数据,开发“亩均论英雄”数字化场景应用,让“评价数据多跑路、基层企业少跑腿”。2022年,全省完成15万余家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和占地3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的全覆盖。
“论”企业发展实绩,让评价体系更为科学合理。评价过程突出分类分业,对抗疫物资类、医药类、民生保障类、科技创新类、新兴产业培育类、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等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对初创企业、“小升规”企业、重大项目建设期内企业等,视情设置一定过渡期暂不评价;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加大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等绿色发展指标的权重。同时,鼓励各地结合当地发展基础和产业特色,丰富评价指标体系,既遵照全省统一的要求,又充分彰显地方特点,符合企业现实需求。
围绕“怎么论”,建立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的工作机制
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坚持利用效率高、要素供给多。全省统一、规范实施、政策协同,依据亩均效益评价结果,将企业分为ABCD四个档次。根据档次实施一系列税收、用地、用能、排污、科技、金融、财政等差别化政策,对A、B类企业给予优先支持,促进资源要素向亩均效益高的企业集聚,努力实现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消耗换取最大的发展效益。2022年,全省针对亩均效益A、B类企业,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39.5亿元,优先支持财政奖补资金289.5亿元,优先支持用地7.5万亩,有力促进了企业、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反向倒逼力度。加强对低效企业的综合治理,利用大数据分析全面筛选综合能耗高、单位产出低的企业,落实属地政府主体责任和职能部门的协同责任,推动整治工作清单化管理、闭环化管控、精准化整治,系统开展高耗低效整治工作,为发展腾出新空间。
围绕“谁英雄”,加快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通过公开公正评价,让“英雄”有地位。创新实施“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动。每年择优遴选出一批制造业、服务业、开发区、高新区、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亩均效益领跑者”,在全省制造业大会上予以表彰。开发“亩均发展指数”,对每一家企业形成“亩均体检报告”,通过数字化应用将结果推送给企业,目前全省已有40591家企业得到推送。企业可据此详细了解自身各指标情况,对标所在行业、所在区域以及全省标杆值、平均值情况,精准分析差距和优势,形成争先进、促提升的浓厚氛围。
通过“提高亩均效益十法”,让“英雄”越来越多。针对低效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总结推广腾笼换鸟法、机器换人法、空间换地法、电商换市法、品牌增值法、兼并提效法、管理增效法、循环利用法、设计赋值法、新品迭代法等“提高亩均效益十法”,从土地资源、空间利用、生产模式、品牌赋能等方面,精准瞄准企业的痛点,有针对性加强帮扶指导,帮助低效企业提升亩均效益,让“英雄”竞相涌现。(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供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