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稳步提升

来源:本网专稿  发布时间:2023-02-19 17:57:08 

交通联系更加紧密,人员往来更趋频繁,协同发展走向更深层次

“无论从整体态势还是结构变化来看,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都释放出积极信号,也符合近年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协同发展的实际情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松建议:“北京接下来需要进一步盘活自身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使之更好地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让首都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张海莺

奋进京津冀,三地共繁荣。多年来,京津冀地区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从交通路网到生态环境,从产业转型到公共服务,出台实施一系列重大改革创新举措,区域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发布的测算结果显示,2021年,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为138.9,较上年提高7.7。其中,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是主要支撑力量,三个分指数分别为153、153、141.6。开放发展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提升较快,较上年分别提升19.9和8.5,是推动总指数上升的主要因素。

创新动能不断增强

产出效率明显提升

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包括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5个一级指标,以及若干二三级指标。

“无论从整体态势还是结构变化来看,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都释放出积极信号,也符合近年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协同发展的实际情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松表示,随着中央和地方各项政策的落地,如今京津冀不仅交通联系更加紧密、人员往来更趋频繁,协同发展也开始走向更深层次。

测算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之中,2021年,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指数为153,较上年提高5.5,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提升明显。

从创新投入看,2021年,京津冀区域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3949.1亿元,较上年增长14.6%。区域R&D投入强度达到4.1%,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北京保持在6%以上,继续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天津和河北分别为3.7%和1.9%。

从创新产出看,截至2021年底,京津冀区域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2.1万件,较上年增长3.2%。区域技术合同成交额9079.6亿元,较上年增长14.1%。区域每万常住人口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8.2件,较上年增长3.5%。北京稳居全国首位。河北增长最快,较上年增长22.2%。

从创新效率看,2021年,区域每亿元R&D经费的专利授权为105.6件,较上年增长10.1%。

区域能耗持续下降

要素流动逐步加快

绿色发展持续发力。测算结果显示,2021年,区域绿色发展指数为153,较上年提高8.5,绿色生产、生态环境改善取得积极成效。从绿色生产看,区域能耗持续下降,2021年京津冀三地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上年分别下降3.1%、5.1%和6.7%,北京能耗最低,河北下降最多。

生态环境的改善备受关注。2021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15.6%;19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断面比例为70.4%,较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区域森林覆盖率为35.5%,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协调发展显现成效。2021年,区域协调发展指数为141.6,较上年提高2.6。区域间联系更加紧密,要素流动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区域协调发展指数主要包含区域协调、城乡协调、要素流动等指标。具体而言,从区域协调看,随着交通一体化深入推进,三地空间联系日益密切,2021年,京津冀区域空间联系强度较上年上升11%;从城乡协调看,区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其中,北京由2020年的2.51∶1缩小至2021年的2.45∶1,天津由1.86∶1缩小至1.84∶1,河北由2.26∶1缩小至2.19∶1;从要素流动看,三地企业在区域内跨省(市)设立分支机构数量快速增长,2021年为7453家,较上年增长14.1%。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格局积极推进。2021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350.4亿元,较上年增长1%,中科院、天津大学、钢铁研究总院等13项京津重大科技成果在河北转化落地,项目数占河北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总数的1/5。

共享发展加快推进

开放发展稳步恢复

数据显示,2021年,区域共享发展指数为127.6,较上年提高1.8,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和基础设施共建拉动作用明显。

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区域人均重点民生领域财政支出持续增加,2021年为7261元/人,较上年增长3.2%。京津冀三地支出之比由2020年2.49∶1.60∶1缩小至2.47∶1.75∶1。区域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人,较上年增长9.6%。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三地积极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网络。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021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500万人次。区域公路网更趋完善,高速公路里程密度由2020年的474.6公里/万平方公里提高至2021年的487.5公里/万平方公里。京张高铁、京雄城际、京哈高铁京承段等建成通车,京唐、京滨城际加快建设,区域铁路里程密度由2020年的484.9公里/万平方公里提高至2021年的498公里/万平方公里。38条公交线路实现跨市域运营,总里程2700余公里,日均客运量超过27万人次。

社会保障方面,2021年,区域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211万人,较上年增加48万人。

2021年,区域开放发展指数为119.3,较上年提高19.9,进出口与利用外资有所恢复。对外贸易方面,2021年区域货物进出口总额为687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5.5%。其中,北京为4709.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0%。天津为1325.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4.7%。河北为838.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1%。

利用外资方面,2021年,区域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较上年增长9.6%,京津冀三地分别增长7.8%、13.8%和13.4%。

有潜力,有目标,更要有行动。杨松建议:“北京接下来需要进一步盘活自身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使之更好地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让首都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杨永君表示,河北将深化京津冀产业政策衔接,借助北京科创资源支持河北制造业转型升级,巩固和优化一批上下游关联度高、在国内国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链条。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王浩介绍:“我们正致力高水平打造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承接平台和科技成果创新孵化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既可以为北京做更高质量的产业配套,又可以丰富和完善天津的产业结构。”

关键词: 协同发展 生态环境 科技成果

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稳步提升

交通联系更加紧密,人员往来更趋频繁,协同发展走向更深层次“无论从整体态势还是结构变化来看,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都释放出积极信...更多

2023-02-19 17:57:08

即时看!首届“鲲鹏”奖获奖书系面世 见证中国科

中新网北京2月19日电(记者应妮)首届“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获奖书系(第一季)新书发布会18日在深圳举行。该系列共3本书,其中...更多

2023-02-19 17:10:00

世界新消息丨《中国奇谭》总导演陈廖宇:网络时代

中新网北京2月17日电(记者上官云)盘点2023年初的爆款动画片,《中国奇谭》一定榜上有名。它由八个不同风格的动画短片组成,豆瓣评分...更多

2023-02-19 16:58:03

“行走在水墨和青绿之间”旅美画家艺术作品展在天

中新网天津2月17日电(王在御刘俊苍)2月17日,“行走在水墨与青绿之间”洪波画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展。画展共展出作品50件,形式涵盖绘...更多

2023-02-19 16:45:07

环球今头条!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首届中国非物

中新网陕西榆林2月19日电(李一璠阿琳娜)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开幕式18日在陕西省榆林市举办,旨在进一步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更多

2023-02-19 16:58:57

环球聚焦:124万元公共收益!法院判了!小区物业

小区里的电梯广告费、停车费、场地租金等收益,究竟该归谁?最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案件的终审结果,判决某小区物业公...更多

2023-02-19 16:56:09

“流通”大数据折射中国经济活力

日前,为期40天的2023年春运正式收官,全社会人员流动量、营业性客运量均达到2020年春运以来的新高。人流加速回暖的同时,货物运输...更多

2023-02-19 15:05:55

全球热点评!广州发布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激发

中新网广州2月17日电(记者王坚)据广州市科学技术局17日消息,该局已发布新修订的《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广州市科技计划项...更多

2023-02-19 15:07:08

苹果第一个折叠屏给了iPad?

与其他厂商相比,苹果在折叠屏设备上一直没有动作,现在新品可能很快就要来了。据外媒当地时间周三晚报道,美国专利及商标局(USPTO)...更多

2023-02-19 15:05:43

不靠死记硬背,大脑如何高效学习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每天睡觉前,家住北京市大兴区的二年级学生小乐,都会让妈妈检查当天的背诵...更多

2023-02-19 15: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