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宝安区桃花源科技创新生态园区的格林美(深圳)超级绿色技术研究院门口不远处,有一个约7米高的“钢铁人”,它左肩上扛着一颗绿色的星球,右手上拿着一台废旧电视机。“它叫‘绿色大力士’,是由报废汽车的各种零部件组成的,仔细看就能发现它身上的齿轮、车门、离合器等汽车零件。”格林美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家“变废为宝”的企业,深耕绿色循环经济已20年。20年来,从回收手机电池,到回收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镍钴锂战略资源,再到回收动力电池与动力电池材料再制造,格林美在中国11个省市建成16个先进的废物循环产业园区。
探索“开采城市矿山+
新能源材料”发展模式
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材料专业的格林美董事长、总经理许开华,一直有一个“绿色梦想”。2002年,秉承着“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产业理念,许开华与他的团队一起创立了格林美,希望通过开采城市矿山、发展新能源材料来化解环境污染与资源紧缺的双重矛盾,服务全球温室气体减排。
据格林美相关负责人介绍,创业初期,格林美主要做废旧手机电池回收,后来开始回收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2013年,格林美大步进军新能源领域,开始回收动力电池与实现动力电池材料再制造。“由于我们做手机电池回收做得早,在镍和钴资源方面已经有一定市场布局,这为我们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负责人说。
目前,格林美已形成了“开采城市矿山+新能源材料”的绿色发展模式,并逐步完善“绿色产业链”。
“以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为例,报废家电回收到工厂后,初步进行绿色拆解,拆解后的废线路板、废五金、废铜等经过综合利用废物再生,产出铜金银等有价金属,再利用于电子产品的核心零部件等。”格林美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数据显示,目前格林美年回收的电子废弃物占中国报废总量的10%以上,每年回收的钴资源达到5000余吨,循环再生的钴资源为中国原钴开采量的2倍以上。
8月24日晚,格林美发布了2022年的经济“半年报”,上半年,格林美实现营业收入139.24亿元,同比增长74.04%,创历史新高。
用好动力电池残余价值“两个层次”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动力电池也迎来了发展黄金机遇期。格林美抓住机遇,积极抢占新能源赛道。今年上半年,格林美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5.22亿元,同比增长88.71%,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75.57%。
废旧动力电池如何变废为宝?格林美提出了建设“废旧电池回收—原料再制造—材料再制造—电池组再制造—再使用—梯级再利用”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在此过程中,需要判断电池生命周期残余价值的“两个层次”。
“新能源的发展瓶颈问题是必须解决动力电池生命周期残余价值的回收。”格林美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第一个层次是动力电池生命周期的服务深度(充放电容量)到60%~70%。“这时候电池不能良好满足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功能需求,但它并不能完全当作废物来回收,而是要释放60%~70%的剩余价值。”该工作人员举例说,一块60度电的三元电池包,其60%~70%生命周期的功能还能充放电500次以上,因此可以用于工程机械、储能、双轮车等非汽车应用场景。而另一个层次则是,如果动力电池完全失去服务功能,即可完全回收动力电池中的锂、镍、钴、锰等有价金属资源,并按照绿色模式进行无害化处置。
“尤其是在当前镍、钴等原材料价格上升背景下,解决好动力电池的梯级利用与资源化完全回收十分重要。”该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攻克三元动力电池核心材料制造技术
实现变废为宝,离不开关键技术的支撑。在动力电池材料再制造方面,格林美攻克了三元动力电池核心材料——三元前驱体材料的制造技术以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核心技术。“这种三元前驱体的比例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三元正极材料以及三元动力电池的性能。”格林美一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据悉,格林美自主研发“浓度梯度超高镍核壳三元前驱体材料”,拿下国际头部电池生产企业订单,所需的稀有金属镍和钴从废料中提取而来。
数据显示,格林美连续5年将企业利润的80%投入科技研发,由简单拆解向深度循环、精细化循环延伸,企业已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创新体系上,格林美今年定下目标,要在三到五年内实现人才倍增、技术倍增和专利倍增。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在全球申请专利2624件,累计在全球授权且有效专利1452件。按照知识产权“倍增计划”,预计2026年格林美专利申请量将突破10000件。
计划2026年率先实现碳中和
作为绿色低碳领域的企业,格林美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不断推进低碳发展。据了解,过去10年,格林美累计回收处理废弃物超3200万吨,10年累计通过资源循环利用相当于为全球减少碳排放200余万吨,节约石油300余万桶,减少森林砍伐3000公顷,减少土壤污染20000平方公里以上。
格林美透露,未来,格林美计划打造千亿产业工程,巩固世界新能源材料市场的核心地位,并计划在2026年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率先实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