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推出跨区联动、一县包一企、稳岗激励等创新举措,有效解决了全市500多家重点企业用工缺口问题
□ 龚成钰 梁贵胜
近年来,广西钦州市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刷新“钦州速度”,吸引大量企业纷纷入驻,但招工难却成了重大项目建设的“拦路虎”“绊脚石”。为此,钦州市创新建立“四个一”精准招工服务机制,推出跨区联动、一县包一企、稳岗激励等创新举措,有效解决了全市500多家重点企业用工缺口问题。
企业用工“一盘棋”
据了解,钦州市首先建立了“跨区联动”合作机制。由市组织、人社部门牵头,各县(区)共同参与招工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首月开展招工专题会,创新推行一个县(区)包一个企业的精准招工方式,由各县(区)负责了解企业用工人数、薪酬、劳动强度等情况,建立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并根据各自县(区)摸排的劳动力信息情况,各自负责组织开展招工活动。
同时,建立“三个联动”服务机制,各县(区)以镇为单位,通过党建工作站联动村党组织、村党组织联动自然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员和党员入户联系群众的方式,精准掌握本区域适龄劳动力人数和就业意向,按需推荐重点企业招工信息,并将收集到的劳动力信息逐级上报,做到服务企业和劳动力“双精准”。
进厂就业“一张单”
为精准对接需求,按照企业用工需求进行派单,钦州市创新实行定额派单、定向派单制度。以单个企业招工达到100人以上的,招工任务直接下达到县(区),由县(区)负责具体组织招工;招工人数在50人~100人之间的,由县(区)直接下达任务到镇(街道)负责完成;人数在50人以下的,招工任务直接下达村(社区),由村(社区)负责完成。
通过“一域一厂精准招工”工作模式,县(区)、企业党组织共享企业招工、劳动人员信息,实行“一村进一厂”或“一镇进一厂”方式集中组织招聘会,协调面试场地由企业转到镇村,将岗位送到家门口,将员工送到厂门口,做到组织精准、人群精准、服务精准,帮助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2021年,钦州市城镇新增就业16,98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736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35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31,233人,促进工业园区企业新招用员工15,060人。
服务就业“一张网”
据悉,为了达到精准宣传动员,全市村党组织组建“村干部+驻村队员+网格党员+村民小组长”的招工宣传小分队,重点对有就业意向的村民进行宣传动员。993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共登记农村适龄劳动力信息5万多条,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开展以脱贫劳动力为重点的“送岗位”上门活动,专人分片跟踪引导。
同时,组建服务企业招工工作专班,深入企业、镇村、学校开展招工工作,建立服务企业招工专员、热线联系、精准对接、信息互联互通、解决企业用工问题销号等制度,为园区企业用工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有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为自贸区重点企业招工2562人。确保投资超百亿元的中伟新材料实现当年落户、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对一线工人的需求,有力推动全市141个新开工、竣工项目建设。
稳岗激励“一条链”
钦州市积极开展稳岗帮扶、招工激励相关机制,以村为单元,将村干部和党员安排为本村外出务工人员的“稳岗帮扶人”,建立“一对一”稳岗帮扶联系机制和委托代办机制,通过村党组织协调解决务工人员日常问题和后顾之忧。
为落实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工作经费补助办法,将服务企业用工纳入各级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考评体系,对村干部组织推荐并稳定就业的,给予村委工作补助经费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凡组织推荐本村劳动力到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重点企业成功就业,且经过3个月试用期企业决定继续留用的,每推荐1名工人便给予村集体一定的招聘服务补贴。这一办法,既有效增加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又极大提升了村干部参与精准招工的积极性和务工人员稳定性。2021年,全市有集体经济任务的985个行政村均达到5万元以上,全年累计收入10,014.32万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1年,钦州市14个工业园区新招员工23,800多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新增就业岗位任务,有效地破解了企业招工难题,营造出良好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