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朝欢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DP)超27万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高于上年四季度0.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
这一增速来之不易。今年以来,特别是3月份以来,世界局势复杂多变,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中国经济还是承压而上,实现“开门稳”。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消费构成内需,是经济增长“主引擎”。“在消费受疫情影响、外需高位运行的情况下,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支撑作用更趋显著。”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付保宗表示。
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回暖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超10万亿元,同比增长9.3%,涨幅较本季度前两个月收窄2.9个百分点。“一季度,投资增长与GDP增长弹性值为1.94,而去年同期为1.40,比值有较大提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韩永文用这一指标来佐证投资的支撑作用在加大。
总体看,投资增速较快回升,规模继续扩大。从结构看,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三大领域表现“冷暖分化”。
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涨幅比本季度前两个月加快0.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与政策、资金靠前发力密切相关。”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分析说。
自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要求后,各地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带动投资较快增长。从地方两会提出的年度目标来看,抓项目扩投资已肩负起各地稳增长的重担。比如,河南省提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万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投资1.8万亿元”;浙江省提出“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有效投资增长6%左右”。
为便于地方早作安排,去年12月,财政部提前下达地方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目前,今年3.6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中用于项目建设部分已全部下达,各地已分两批共储备了7.1万个专项债券项目。
“国家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使用范围、提高债券资金用作资本金比例,合格项目储备情况有所改善,新开工项目数量快速增加。”对此,魏琪嘉给出注脚。
值得关注的是,浙江省洋山港区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头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全线开工建设,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建福清5号、6号机组已建成投运……“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正在有力有序推进。
魏琪嘉认为,这102项重大工程是稳定投资预期、优化投资结构的有力抓手,对提升投资的“量”和“质”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投资的构成看,包括基础设施、新基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诸多领域,发挥了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带动作用,有利于补短板、强弱项。“关键是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工程落地,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
有关机构预测,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全年有望保持高位。
提振制造业投资信心
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5.6%,涨幅比本季度前两个月收窄5.3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2.1个百分点。对此,付保宗认为,在高基数、多扰动因素背景下,一季度累计15.6%是一个不低的增速。
魏琪嘉分析认为,去年四季度以来,稳定制造业投资政策持续发力,振作工业经济各项举措陆续出台,对提振制造业投资信心起到较强的作用。此外,国家持续开展制造业强链补链和产业基础再造,加之前期经营利润结转使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加、政策助力支持等因素带动,制造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
对于3月份出现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付保宗分析,首先是国内散点多发疫情冲击工业正常生产,对制造业投资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对要素产品流通形成诸多限制,对投资信心有所削弱,从而造成投资需求收缩。
付保宗还谈道,地缘政治冲突推高大宗商品价格,造成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构成挑战,也给制造业投资增长带来显著压力。
对此,魏琪嘉建议,进一步加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力度,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促进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为复工复产创造积极条件;继续推进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遏制大宗商品过快上涨的势头,防止输入性通胀。
付保宗提示,制造业投资还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长期困难,相关制度性交易成本仍需要进一步降低,适应新发展格局要求的内生增长动力仍有待持续增强。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副司长霍福鹏认为,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关键是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两个方面协同发力,鼓励引导支持更多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投资力度。
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0.7%,涨幅比本季度前两个月回落3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高达70%。一季度投资增速比前两个月下滑2.9个百分点,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分析道。
投资先行指标增势良好
投资是连接供给与需求两端的关键变量。扩大有效投资,短期有助于拉动内需,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长期看,能够改善供给,畅通国内大循环,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需要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共同发力。需要关注的是,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大头。一季度,民间投资近6万亿元,占整体投资的比重近57%。
“一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4%,与去年同期和前些年相比,呈现明显的恢复增长态势,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和活跃度是有所增加的。”韩永文说。
如何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付保宗的建议可以用3个关键词来概括:降成本、稳预期、拓舞台。他表示,稳定民间投资的预期,要在政策“软环境”上下功夫,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优化营商环境,让民间投资在更大舞台上轻装前行。
他特别提到了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也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通过破解区域间的市场壁垒,形成更大更有效的国内循环。”
魏琪嘉建议,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增强政策前瞻性、精准性,货币政策继续聚焦支持实体经济和促进就业,更加注重支持中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帮助缓解融资难题。同时,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推进重大工程、基本民生项目等重点建设,通过畅通不同产业间循环,进一步巩固国民经济产需。
对于未来的投资走势,韩永文表示,今年要实现5.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保证投资合理增长是必要的。“后续中央和各地还会新开工很多建设项目,总体上看,项目支撑不是主要问题,要在做好项目前期准备、保证项目建设资金上下功夫。”
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司长翟善清认为,投资先行指标增势良好,有利于投资持续扩大;但国内外环境仍然复杂,推动投资增长仍存在制约因素。下阶段,要落实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等稳增长政策,更好发挥专项债效能,推动一批条件成熟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吸引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