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月琴 赵玲玲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张海帝
近年来,安徽省桐城市坚持以群众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着力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将破旧、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整洁的区域,实现了城市面貌日益靓丽、功能日臻完善,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感。
精准高效棚户区改造实现“加速跑”
伴随着机器轰鸣声,桐城东部新城棚户区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水泥路浇筑、管网铺设等作业有序推进。该项目是桐城市重点民生工程,也是安庆市目前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齐全的棚改项目,总投资15.8亿元,占地总面积423亩,计划建设安置房3763套,安置拆迁户1636户。
走进这个在建的高舒适度小区,随处可见盎然绿意,外墙美观大气,户型设计合理,前来参观的居民们直言“毛坯房也能拎包入住”。除此之外,该项目也将改变原居民房屋零散破旧、周边没有生活配套设施的局面,新增了商超、菜市场、幼儿园等公共设施。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工程收尾阶段,第一批棚改回迁居民即将领到新房钥匙。
2016年以来,桐城市委、市政府把棚户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为民实事,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高效推进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该市共开工棚改项目41个,形成了五大棚改集中安置区,建设安置房19,196套,近万户棚户区居民先后实现了“出棚入楼”的安居梦想,有力带动和加速了市区周边乡村城镇化步伐,形成了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破茧成蝶”老居民过上“新生活”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既是人民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愿望,也是提升群众幸福感、改进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那么,老旧小区改造得好不好?居民满不满意?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东苑新村小区探访,目之所见,这里的道路整洁,车辆停放有序,电动车也有专用充电棚,老人们在绿荫中休憩闲谈,不时露出幸福的笑容。
作为一个建成超过20年的老旧小区,东苑新村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然而,改造最大的难度不是纷繁复杂的施工,而是如何让百姓获益、让居民满意。在该小区改造中,除了水、电、气、道路、路灯、地下管网等必要的基础设施,该市住建部门问需于民,广泛征求居民意见,丰富老旧小区改造内容“菜单”。在老旧小区实施方案公示过程中,反复征询、论证,准确掌握小区改造的重点难点和群众愿望,新增了晾晒杆、停车位、充电桩、视频监控系统和智慧门禁系统等设施。其中,最让居民满意的是改造中“实用与普惠兼顾”的巧妙构思:改造绿化带“让”出更多的停车位;晾晒场、休闲广场、充电棚“三合一”,公地尽其用;顶楼排水管道从空中“绕行”,避过低洼地段……这些“小细节”像挤牙膏一样,“挤”出了小区居民的舒适度、便捷度和满意度。
相府花园的老居民金丰产见证了小区居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自相府花园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后,他亲眼目睹楼房外墙粉饰一新、道路变得平坦宽阔、停车位也多了。他说:“住户想办的事都办好了,我们现在就像住进了新小区一样,舒坦着呢!”
路面平宽、排水通、环境美……一个个老旧小区经历着从“老旧破”到“新绿靓”的美丽蝶变,也不断提升着居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感。自2016年以来,桐城市共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18个,改造面积近92.13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0,437户。
今年,桐城市将完成3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改造面积41.55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516套,基本建成4680套。老旧小区和棚户区的改造,改的不仅是看得见的干净整洁、设施齐全、焕然一新的人居环境,也改出了“人民至上”“实干为民”的硬作风,厚实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