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为罕见地,格力跌停了。
5月4日,五一长假结束后第一个交易日,格力电器开盘即大跌,当天以9.96%的跌幅收盘,市值蒸发了约220亿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市值规模上千亿元的格力电器,上一次如此程度的大跌还是2020年2月3日,当时A股在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迎来超3000只个股的跌停,相比之下格力当时只以8.08%跌幅收盘,还算是克制。
39个月过去,A股在陆续“回血”,格力电器却在这个假期后迎来罕见大跌,从时间点上看,主要与其4月29日盘后发布的年报、一季报有直接关系。
大跌之后,当前格力电器总市值1995亿元,已被2220亿元市值的海尔智家超过,更是只相当于美的集团3973亿市值的一半。
曾经的空调龙头格力电器,到底怎么了?
最后一刻披露财报
业绩颓势,是格力此次大跌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一节前的4月29日,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再次撞车发布上年财报和今年一季报,市场则在节后第一个交易日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前者大跌9.96%,后者微跌0.35%。
从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2022年格力电器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901.51亿元和245.07亿元,均有小幅上涨,全年业绩中规中矩。
沉重的打击来自格力最近两个季度的惨淡业绩。最新财报显示,去年四季度格力电器收入418.07亿元,同比减少16.56%,净利润下跌超22%至55.68亿元;今年一季度同样不够给力,收入同比微涨0.44%至356.92亿元,净利润虽有所上涨,但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了1.36%至37.23亿。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第二季度收入达到602.72亿元的高点后,格力电器已连续三个季度业绩明显下滑,这在近十年都是未曾出现过的。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一天发财报的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相似,在去年四季度业绩有所下跌,今年一季度则有所上涨,但差距在于,跌的时候格力比美的更狠,涨的时候格力却不如美的给力。
除了整体业绩层面的不如意,格力在空调主业方面也再次失守——全年1348.59亿元的空调业务收入,显著低于美的集团的1506.35亿元,且差距在不断拉大。
事实上,格力电器的空调业务在2015年上半年就曾经小幅输给过美的集团,之后从2020年上半年开始至今,被美的集团持续超越。
但2020年上半年这种局势形成之初,格力电器还手握两大“杀手锏”,一是空调业务更高的盈利能力,二是多年来积累的高额销售返利。
具体来说,2017年以来格力电器空调业务毛利率虽然有所波动,但始终保持在31%以上,比美的集团高出5至10个百分点,理论上格力电器在业绩压力下可以通过一定的降价攻势,撬动更大的市场规模。
至于销售返利,指的是经销商每次从格力电器进货时,按照一定百分比计提的返利额度,可以在之后进货时进行抵扣,对格力电器来说,可以通过更多地使用返利,在客观上起到一定的提振利润的作用,具体财务方面的逻辑参照《格力空调为什么卖不动了?》。
但两年时间过去,格力电器显然并没能通过这两个“杀手锏”扭转局势。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表示,“这两个手段都是双刃剑,用则有利有弊,比如降低产品毛利率固然可以拉动部分产品的销售,争取更大的市场自由度,但也会对格力电器盈利能力带来负面影响”。
2022年格力电器的空调业务依然保持32.44%的毛利率,比美的集团暖通空调业务高出近10个百分点。
销售返利方面,格力电器账上的累计金额从2018年的618.78亿元逐步降低至2022年的525.16亿元,同一期间美的集团则从195.83亿元增至400.42亿元。这意味着格力经销商正在不断消耗已有返利,且新增部分难以覆盖消耗部分,美的则相反。
换个角度来看,结合动用销售返利时可以提高当期净利润的逻辑,近期格力电器并不如意的业绩,事实上已经是被“修饰”过的结果。
运营效率方面,2022年格力电器的营业周期还创下134.54天的新高,一季度更是达到182.54天。拆分来看,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均有延长,也可以理解成格力电器的库存风险越来越高,经销商账期也不断拉长,而这些显然都不是好事。
针对股价触及跌停,格力电器方面回应称,二、三季度是行业的相对旺季,或有望带动公司业绩。
“削藩”之后
业绩方面尽显艰难的格力电器,事实上在2022年刚刚经历了一场经销商“大震荡”。
早在2007年,格力电器曾以10.26亿元的对价,将自身10%的股份转让给河北京海互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海互联”)——这是一家由格力电器10家区域经销商组建于2006年的公司,后者随即成为格力电器第二大股东。
格力电器此举为的是深度捆绑经销商的利益,在家电行业仍以线下渠道为主的阶段,集经销商之力打开格力空调的市场。
这种方式在当时确实奏效——2007年以来格力电器大多年份都坚持高比例分红,其中有8年的股利支付率在40%以上,有4年甚至超过60%,累计分红1050.6亿元,其中京海互联共分得90.09亿元;此外2009年以来京海互联通过陆续减持,合计套现66.49亿元,其中35.04亿元的套现发生在2022年6月。
经销商赚得盆满钵满,自然有动力帮格力卖空调——2007年到2019年,格力电器的收入从380.41亿元增至2005.08亿元,净利润也从12.87亿元增至248.27亿元,皆大欢喜。
但这一阶段的格力并不是没有问题,比如多元化进展缓慢、线上布局过晚,只是市场整体需求呈上升趋势时,业绩增长掩盖了这些短板,直到2020年房地产行业遇冷,家电行业也随之受到影响,才让这些问题集中爆发,此次发布的财报,则进一步显示格力与美的分化走向。
具体来说,多元化方面,格力电器做过机器人、手机、光伏、新能源车、小家电等众多业务板块,但直到2022年,其空调业务仍贡献70.92%的收入,另有占比19.45%的其他业务,包含大量大宗原材料集采销售业务,小家电业务只贡献了2.47%的收入。
相比之下美的的空调业务2022年贡献43.57%的收入,另有36.24%来自各类消费电器,比如烧水壶、吸尘器、烤箱等等,其中多个品类在线上线下渠道都拿下了第一、第二的市场份额,成为美的得以分散风险、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
线上渠道方面格力同样落后。在与2019年年报相关的投资者活动中,董明珠承认格力电器的线上渠道启动确实晚了一点,有些“养尊处优、自以为是”,并表示会亲自抓销售,之后就有了董明珠风风火火的十几次直播带货。
▲(图源:视觉中国 董明珠在桂林直播带货)
但3年时间过去,2022年国内家电行业线上渠道收入占比已达到57.8%,同年格力电器线上份额只有28.9%,仍大幅度低于行业均值。
收入波动、成本上升、竞争加剧,一系列不如意让格力开始“削藩”,尤其是从线下向线上渠道转型,必然会动到经销商的部分“奶酪”。
在格力电器渠道调整的过程中,经销商的不满情绪逐渐积攒,许多格力曾经的高管和核心经销商陆续倒戈,比如格力电器曾经的执行总裁黄辉、总裁助理胡文丰、河北经销徐自发,均投入飞利浦空调的“大家庭”,河南的经销商郭书战加入了美的,山东段秀峰则被奥克斯收入麾下。
其中最具戏剧性的是河北经销商徐自发的“倒戈”,他是河北经销商河北新兴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新兴格力”)的实控人,后者则是成立于2002年的格力电器河北经销商。
2022年8月中旬,河北新兴格力通知称,格力电器从8月16日开始突然对其停止发货,并要求已投款的经销商尽快提货。两天后徐自发在石家庄一家五星级酒店宴请全省主流经销商,宣布自己退出格力的经营,转投飞利浦,并试图拉拢原本经营格力空调的经销商们。
这一举动显然惹怒了董明珠,格力迅速从珠海总部派出了一支50人的团队,绕开徐自发亲自到河北接触当地代理商,并很快宣布珠海恒格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为河北省新的代理商,之后又切断了河北盛世欣兴的售后服务平台,而售后服务历来是收益较高的一块业务。
2022年10月,董明珠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改革往往伴随着阵痛与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势必有人的利益会受到影响,因此有一些不那么志同道合的人的离开也是正常的。”
从最新业绩来看,格力的阵痛显然并未结束。
谁最受伤?
分红不及预期是格力股价此次大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格力,说好的高分红呢?”苦等着格力年报出来的那一晚,许多老股民们笑不出来了。根据公告,格力这次的分红为每10股仅派发现金红利10元,而在此前,市场预计格力的分红规模则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元,这比市场预期低了整整一半。
股民们之所以有“10派20元”的预期,是因为格力电器在2021年年报里就是“10派20元”,在2020年年报里更是豪气的“10派30元”。
分红预期一下子被“砍掉了一半”,股民们的失望可想而知。
此次分红“减半”也成了格力近3年来分红最少的一次。2020-2021年,格力平均每股分红分别达到了4元和3元,而到了2022年,两次分红下的格力每股仅分得2元。
“EPS(每股收益)比美的高,分红却比美的低,真是让人失望”,有股民表示。财报显示,格力的基本每股收益为4.43元,美的则为4.34元。结合两家公司2022年的总分红来看,美的还比格力每股高出了0.5元。
令广大股民还感到不满的,还有格力朝令夕改的分红政策。就在今年年初,格力发布了《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2年-2024年)》,规划中提到:“公司2022年至2024年每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当年净利润的50%。”
结果没到半年,修改稿就和这次分红一起来了,在修改稿中,上述部分则变成了“公司2022年至2024年每年每股现金分红不低于2元或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当年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50%。”
值得一提的是,在修订稿中,格力还将“每年进行两次利润分配”改为了“可以进行两次分配”,让板上钉钉变成了薛定谔的猫。这也招致了许多人的抱怨,“回报规划实施第一年就修订,特别是新加的这句‘每年每股现金分红不低于2元’,产生了一种为今年分配量身定做的感觉”,有股民说道。
从2022年格力电器整体分红额度来看,中报和年报合计分红112亿,约占2022年净利润的45%,这与之前50%的“承诺”也是有差距的。
在最初,这份回报规划还是格力大股东高瓴致力推进的结果。2019年宣布入股格力时,高瓴就提出将积极行使股东投票权,以尽力促使上市公司每年净利润分红比例不低于50%。
▲(图源/视觉中国)
《中国企业家》曾报道称,“格力电器与高瓴的关系更多体现在资本层面和分红层面。”然而在入股三年后,曾豪掷400多亿拿下格力15%股权的高瓴至今还未回本。
高瓴当时的买入价格为每股46.17元,转让总价款为416亿元,截至到今天,格力的每股价格则跌至35.42元,加上每年分得的股份派息总共约为90亿元,高瓴资本目前对格力的投资浮亏则仍在10亿元左右。
而且,在这场总投资中,有208亿的投资额由高瓴通过股份质押的方式向银行贷款而来。2021年4月,高瓴曾向3家银行申请贷款208亿元,以偿还此前买股权的208亿元贷款,其所持格力的股份随之全部解除质押。不过截至2022年底,高瓴资本的9.02亿股份仍显示为质押状态。
“我们秉持着‘一旦发现优秀的公司,就长期支持’的原则,对格力电器的支持长达十几年之久,而且还会更久”,高瓴创始人张磊曾在其书中这样谈到格力。如今,格力还能让失望的股民们重新燃起希望吗?
作者 | 林夏淅 张继康
编辑 | 韩忠强
运营 | 解一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