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实现30/60目标的难点在于解决碳排放的负外部性问题,降低绿色溢价”“确保排碳数据真实准确,才能防范‘洗绿’、资金套利、项目造假等风险”……6月8日,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发表主旨演讲,再次谈到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问题。
易纲指出,实现30/60(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任务很多、内涵丰富,集中到一点就是减少碳排放。而减少碳排放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逐步降低碳排放的负外部性,二是逐步降低绿色溢价。
易纲进一步解释道,只有排碳有了合理定价,比如排碳需要缴纳碳税或购买排碳指标,逐步实现“谁排碳谁承担成本”,使各微观经济主体将排碳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才能有效激励企业和家庭改变行为方式。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实现30/60目标,关键在于抓住绿色能源这个“牛鼻子”。当前,绿色能源、绿色低碳技术发展迅速,成本下降很快,但总体来看绿色能源的成本还是比传统化石能源高(因为化石能源没有承担全部的碳排放成本),高出的部分就是绿色溢价。
而在平稳实现30/60目标的过程中,绿色金融发挥了重要作用。易纲表示,我国和各国经验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助力解决上述两个难点,为信息披露和绿色能源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激励机制。
论坛上,易纲还就央行绿色金融成果进行了介绍。易纲提到,中央作出30/60部署后,央行坚决把绿色金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具体包括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完善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
其中,在完善政策激励约束体系方面,易纲表示,实现30/60目标需要“胡萝卜加大棒”。显著提高排碳成本可以理解为“大棒”,适度提高则是“中棒”或“小棒”,而央行设立的支持工具则是激励机制中的“胡萝卜”。
具体举措包括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发放的碳减排贷款等。其中,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发放的碳减排贷款,由央行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一定期限的再贷款资金支持,利率为1.75%,精准直达绿色低碳项目。
“截至2023年4月末,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近40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约6700亿元,带动碳减排量超过1.5亿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均居全球前列。”易纲补充称。
谈及我国当前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绿色发展全球大势所趋,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目前绿色金融发展处于初期阶段,金融机构应在绿色项目标准界定、碳核算、信息披露、绿色项目风险管理、数据积累等方面练好基本功。同时,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稳步拓展绿色金融服务范围,以满足绿色发展金融服务需求。预计未来10-15年,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万亿元级别,这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也是巨大机遇和前景。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