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023数字经济(东湖)论坛在武汉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数字经济新机遇·新作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论坛上作了主旨演讲。论坛期间,杨伟民接受了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记者采访。
数字经济也是实体经济
(资料图)
应该如何理解“数字经济也是实体经济”?很多人经常把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对立起来,应该怎么看?
“数字经济本来就不是虚拟经济。”杨伟民表示,数字经济有两个核心产业,一个是制造业中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一个是在服务业中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这些行业肯定也不是虚拟经济。数字经济越来越深入到实体经济中,使经济进一步数字化,所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可以融合,而非对立。”
问及如何看待数字经济,特别是平台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杨伟民说,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的主要形态,今后越来越多的经济会表现为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占整个经济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他提到,这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今后越来越多的经济会表现为绿色、低碳经济,数字化与绿色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数字经济当中,信息技术服务业过去增长很快,未来也许达不到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但增长还会很快。
“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平台企业是数字经济的载体,平台企业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杨伟民说,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引领发展’就是引领未来的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就是需要创新的领域。”他说,另外,过去10年信息技术服务业,包括平台,在“创造就业”方面发挥的作用很大,增加了300多万就业,这对解决当前青年就业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国际竞争”方面,过去的竞争可能更多是在传统领域,比如世界500强中的石油、汽车、银行等行业,未来可能越来越多的是平台企业。现在美国平台企业也已经占据世界500强非常靠前的位置,我们的头部平台企业也应该在世界500强竞争中逐步提升排名和地位。
居民住宅峰值尚未到来
在谈到未来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时,杨伟民表示,GDP如果要翻番意味着年均增长要达到4.72%。大家普遍认为,我们要实现基本现代化,人均GDP要达到接近3万美元的水平。“当然这也要看未来,因为这个标准是在不断变化的。”
杨伟民表示,我国经济具备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经济发展基本条件是存在的,但是把这个基本面变成现实生产力还需要努力。“中央之所以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因为现在经济发展格局装不下未来200万亿的GDP。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要解决一些长期性的问题。”
具体而言,首先要解决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居民消费不足,城镇居民的消费率下降。”
其次,要解决技术创新问题,通过创新带动更多的新需求,解决产业技术水平问题。
第三,解决产业体系问题,不要出现脱实向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要共同发展,不能厚此薄彼,不能把传统产业都当成低端产业退出。
第四,解决民营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的预期问题,要从长远、根本上解决。
第五,解决房地产问题。“我个人认为居民住宅峰值没有到来,虽然空置住房很多。居民住宅特别是解决以农民工为主的3亿人的居住问题,未来仍然有很大空间。”杨伟民说,这需要解决认识问题、体制问题和政策性问题。
第六,解决好扩大开放问题,进一步扩大外贸和吸引外资。有一种认识,觉得净出口占GDP的比例很低,国内市场就能拉动整个的经济增长。要全面看待进出口的地位和作用,既要看需求,也要看供给;既要看出口,也要看进口。
第七,解决好经济治理问题,要把握好政策的“时度效”,把握好政策定位、市场定位,减少不当干预。“一定要监管,但是监管要科学。”杨伟民强调。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