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3年时间,一家新晋的白酒企业,营业收入从不到1个亿,第二年飙到6个亿,第三年再提升到近11个亿。可谓“爆火”。可就是这样一家成长火速的酒企,年报却被出具了“保留意见”!并且公司还因为信披违规被立案调查。
2022年年报披露后,交易所火速“监管”,对年报提出8大“灵魂拷问”!对于狂飙的业绩,市场争议颇多。究竟发生了什么?
01
年报保留意见,交易所灵魂拷问
4月25日,岩石股份(行情600696,诊股)(股票代码600696,公司名称: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这是一份看起来“非常不错”的年报。
颇为打脸的是,审计机构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居然给出了“保留意见”。
理由是,2022年7月1日,公司因为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上海证监局立案调查,目前尚未结案,所以无法判断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
审计机构的确比较“慎重”。
这样一份“保留意见”的财报,没能逃过监管层的“火眼金睛”。
6月16日,岩石股份发布公告《关于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工作函的公告》,披露公司于5月11日收到上交所《关于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2022 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主要内容是要求上市公司对年报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回复。
可奇怪的是,我们在岩石股份此前的公告中,发现公司并未披露收到监管工作函一事。这是否又涉嫌信披瑕疵?
通过6月16日的披露,监管层提出的问题包括:立案调查的进展、业绩大幅波动、收入确认依据及销售返利、经销商大幅变动、团购客户、销售费用大幅增长、流动性风险、存货增长等问题。
这些问题个个一针见血,直指财报中不符常理的地方!
关于立案调查,岩石股份表示,尚未收到上海证监局的相关处理意见,也不知道具体金额和性质!所以没办法判断。
重点还是关于财报的诸多疑问。
02
增收不增利,大量外购基酒、贴牌生产
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971.77万元、6.03亿元和10.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05%、656.81%和80.90%。营业收入强势增长。
但是2022年,归母扣非净利润为3397.85万元,同比减少42.6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509.63万元,同比减少73.85%。
营收飙升,净利润却在下滑,现金流也在下滑。怎么回事?
岩石股份表示,主要是费用太高了。
财报显示,2022年岩石股份三项费用同比增长162.4%。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22.48%,管理费用同比增长60.42%,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4.95%。光是销售费用一项,2022年就高达4.5亿元,相当于营业收入的41%!
从数据来看,岩石股份确实舍得为广告营销砸钱。
但是,真正涉及到产品的成,即营业成本仅3.55亿元,比销售费用少1个亿。相当于用户买一瓶1000元的酒,真正买到酒的价值仅350元,另外支付了450元的广告营销等费用。
岩石股份这些酒,怎么来了?
数据显示,2022年岩石股份旗下的高酱酒业全年生产了678.86千升酱香酒。但是当年酱香酒销售量达到了1733.83千升。
所以,岩石股份自己生产的酱香酒只占总销量的39%。其他的61%哪里来的?并且,它的浓香酒、果酒等产品,自产量均为0。
岩石股份毫不避讳的说——除了公司自己生产外,对于部分酱酒,浓香型酒,果酒等产品,主要通过第三方贴牌加工形式进行外采!
在岩石股份披露的供应商名录中,前两大供应商均为——基酒提供商。年度金额分别为1.5亿元和6037万元。这两个供应商为何方神圣?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个“供应商四”,金额是520万元,项目为“品牌代言费”。难道是他?
这就是岩石股份(上海贵酒)的秘密——所谓的高端“酱酒”,6成以上基酒都是外购的。公司其他的浓香酒、果酒则全部为“贴牌产品”!公司宣称以“酿造更美好生活”为使命,但实际情况是“贴牌更美好生活”?
我们在上海贵酒的官网发现,仅酱香酒,就运营了多达6个品牌。分别是上海贵酒、君道贵酿、高酱、贵酒匠、贵八方、军星。另外浓香型3个品牌。果酒2个品牌。
我们在某电商平台发现,这些酱酒的单价从300多到1000多均有,着实不便宜。但是从评价和销量来看,寥寥无几。
“上海贵酒都卖给了谁?”这是近年来,不少业内人士感到疑惑的地方。但是这个谜题至今未解。
上海贵酒有着复杂的产品和销售体系。根据披露,上海贵酒旗下成立了七大系列的销售公司,2022年销量最高的是君道贵酿2.89亿元,然后是天青贵酿2.49亿元,贵酒匠2亿元,十七光年2亿元左右。高酱只有5610万左右。
为了扩张,上海贵酒以近似“疯狂”的方式招募经销商。
年报显示,2022 年末,上海贵酒经销商数量为4883家,报告期内增加2665家、减少982家。经销商渠道贡献了7.69亿元营收,以年末数计,相当于平均一个经销商全年仅贡献营收15.75万元。
15.75万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以洋河股份(行情002304,诊股)做个对此。2022年洋河股份经销商数量8238家,对应的年度营业收入为291亿元,粗略计算,相当于平均每个经销商贡献了353万营收。
这样一比较,15.75万确实是个尴尬的数字。
难道,这是一种“人海战术”?
另外一个反应销售情况的指标,合同负债数据也非常平庸。2022年末该数据为8243万元,和2021年数据相差仅100万左右。但是,2020年营业收入却比2021年增长了4.9亿元。这也是不合常理的地方。
03
巨大的资金压力?
年报显示,报告期末,公司短期借款余额 3205 万元,上年同期为0 元。其他应付款余额 4.59 亿元,同比增长 114%,主要为借款及利息 3.63 亿元,包括本期收到关联方财务资助 1.96 亿元。同时,公司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及存货余额也均较上年末显著增加,其账面余额的累计增加金额为 1.47 亿元。
这些指标,均反应公司现金流恶化了。
但是,岩石股份给出的解释是——因为推广宣传费用及活动展示费支出太高了。岩石股份说,这些都是合理的。
可再合理的解释,也无法缓解公司很缺钱的尴尬!
去年 4 月 22 日,岩石股份拿到了控股股东(上海贵酒企业)的10个亿的借款授信,而且是免息的!但是公司只用了1.955亿的额度。另外从关联方成都兴健德贸易拿到1.59亿借款,截止年报应付利息为769万元。
既然大股东可以提供10亿额度,而且是免息的,为什么还要在成都兴健德借有利息的钱?这操作,又令人费解了!
大股东的10个亿授信没用完,上个月,贵酒股份又一个授信融资方案在股东大会通过了。公司计划通过房产抵押、存货抵押、收益权转让等各种方式总申请不超过25亿元的授信额度!
25亿是什么概念?
截止今年3月31日,岩石股份资产18.49亿元,负债11.79亿元,所有者权益6.7亿元。业务层面,去年总营收才10.8亿元。
另外,今年一季报业绩似乎还可以。4月28日晚间,岩石股份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实现营收3.88亿元,同比增长70.24%;实现净利润3103.46万元,同比增长201.0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亿元,同比增长1066.48%。
如果现金流真的这么好,真不知道,拿25个亿的授信要怎么用?
另外,最近市场热传上海贵酒有意收购“川酒十朵小金花”之一“小角楼”的消息,不过真假难辨。对于如此缺钱的上海贵酒而言,收购小角楼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能将使现金流状况雪上加霜。
4
还有一颗“大雷”
上海贵酒还隐藏着一个很大的风险——就是由这个“贵”字引发的。
提起酱酒,大家第一反应会联想到贵州,“贵”酒等字眼很容易给产品赋予很强的地域品牌标识与品类属性。所以在宣传推广方面可以为品牌借势。上海贵酒显然是“借力”了。
但是,贵州贵酒不乐意了。
2019年12月23日,贵州贵酒以侵害商标专用权、构成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在南京起诉上海贵酒等三家公司,要求三家公司变更企业名称、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一审判决后,贵州贵酒败诉。贵州贵酒上诉后,江苏高院发回南京中院重审。
2023年6月20日,岩石股份披露了重审判决:贵酿酒业需要“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并且赔偿150万!其中上海贵酒承担10万连带责任。原告诉请的有关上海贵酒等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变更公司名称等被法院驳回。
然而,上市公司“轻描淡写”的回应,意思是金额仅10万,对上市公司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果真如此吗?贵州贵酿酒业属于关联方控制的企业。败诉了,就是败诉了。侵权了,就是侵权了。而且,后面还有一连串的官司。
因为,贵州贵酒还在浦东新区法院起诉了上海贵酒及其关联方公司,主要问题还是“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目前一审败诉后,贵州贵酒已提起上诉。
有业内人士表示,商标侵权纠纷往往是漫长的拉锯和消耗。一旦商标权被剥夺,企业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品牌认知,将面临极大的无形资产损失。
比如此前的王老吉和加多宝之争,现在的红牛和天丝集团之争。败诉一方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对于投资人而言,这如同达摩克里斯之剑,悬而未决,潜在的风险也很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