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华为二十万员工极速运转起来,像一个训练有素的队伍,去赴一场隐秘的战事。
没有一个华为人不知道“516”,它是一切的终点,也是一切的起点。
自此之后,华为被硬生生划分为两个时代,两个什么样的时代呢?当时还不太清晰,现在来看,可能是硬件的华为,和软硬兼具的华为。
2019年,在美国宣布禁令之后的几天时间里,一些常驻在华为办公的海外厂商人员当即撤离,包括Oracle数据库和ERP软件、各种生产工具等软件的顾问,华为过去几十年建立在商业软件之上的业务系统,危如累卵。
以国家力量,旷日持久地针对一家商业公司,这在历史上没有先例;以往的华为并不以软件闻名,即便是头部软件公司,以一家之力补足众多软件短板,在全球范围内也没有先例,哪怕只是满足自身基本可用的需要。
秃鹰在天空盘旋,虎视眈眈,华为二十万员工极速运转起来,像一个训练有素的队伍,去赴一场隐秘的战事。
华为在2020年发起“三丫坡会战”,核心目的是维系自身的生产运营,实现去美国化的自研,据钛媒体App了解,“三丫坡会战”主要包括五个层面,涉及硬件(X86->;ARM)、操作系统(Linux/Windows->;欧拉)、数据库(Oracle->;GaussDB)、中间件、应用软件。
中年华为,踏上了新的软件征途。所有华为人都憋着一口气,就是要证明给他们看看,华为能突围。
外界无从知晓华为有多少信心,一些华为人也在心里暗自打鼓,毕竟底层基础软硬件的难,中国IT产业每个人都知道。好在华为不是从零起步,也不是孤军奋战,在国内推进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华为通过自研和联合创新的方式,逐渐有所收获。
从2022年底开始,华为展现出可以替代的资本。“乌江突围”,华为连续发布11款软件及硬件开发工具,彻底摆脱对西方产品开发工具的依赖;“强渡大渡河”,面对ERP在内等企业作业和管理核心系统的断供停服,华为用自研MetaERP成功实现替换;结合华为本次正式推出的国内首款软硬协同、全栈自主的分布式数据库GaussDB,华为的软件版图越来越全。
两个“疯狂”的尝试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华为的旧有ERP以及数据库均采用了Oracle。
旧有ERP系统完整经历了华为的发展历程,支撑华为从一家本土公司发展到全球公司,伴随了IPD、ISC、IFS等多次业务变革,基本满足了华为发展需求。
在替换之前,旧有ERP系统覆盖了华为全球170+国家、250+法人,日均海量作业交易,如销售订单行76万、应付开票行21万、会计分录行1500万。
“业务对Oracle也有抱怨,比如账务结算慢,Oracle的统一回复是产品本身如此,而且Oracle也不会为了一家公司做定制化的改造。实事求是地讲,‘516’之前华为从来没想过要去替换,因为太复杂了,外围系统那么多,ERP内部的很多业务对象、管理单元都是强耦合,牵一发动全身,这个事情大家都不太敢做。”华为MetaERP首席技术架构师刘振羽回忆道。
当华为决定用自研ERP替换Oracle之后,首要问题就是数据库的选型,ERP系统强依赖数据库能力,华为起初选择了马来西亚分公司作为试点,在数据量不大的情况下,采用了开源的PostgreSQL数据库。
按照MetaERP团队的设想,在尽可能少的变动下,先慢慢沉淀能力、打磨产品,逐步替换,做好海外分公司的替换,再徐徐前进,是一条稳妥的道路。
但是,华为高层直接给MetaERP团队放了个大招,“别搞海外国家,先把最大最复杂的中国区搞定”。中国区的业务占整个公司ERP业务量60%以上 ,就算做了分库分表,开源数据库的单库数据存储最多也就是T级,依然解决不了问题。
时间紧、任务重,GaussDB数据库凭借绝对硬核的实力,满足了MetaERP的要求,仅就容量而言,可以从单库TB级扩展到PB级数据。
数据量增加之后,就考验数据库的性能和稳定性,例如华为每个季度最后一天,业务量可能达到平常的10倍甚至15倍,MetaERP团队给GaussDB数据库提的要求是,要做到华为ERP系统历史峰值5倍的性能,最后经过双方共创,GaussDB数据库实现了20倍于历史峰值的性能。
使用旧有ERP,华为资产折旧引擎跑一次结果需要2个多小时,换上GaussDB支撑的MetaERP后,两分钟便跑出了结果,业务人员不敢相信,看着研发人员跑出来的结果,反复核对了好几遍,确认数据准确。
MetaERP上线之后,除了效率大幅提升,也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例如智能数据分析等,在Oracle时代想都不会想的问题,也开始出现在MetaERP团队的需求清单上。
在稳定性方面,MetaERP和GaussDB数据库也有一件“疯狂”的事。
2022年7月,华为自研MetaERP上线之后的某一天,一位华为董事会成员来到研发团队慰问并提出,能不能现场切断主数据库,试试备用节点?
“当时只是觉得开玩笑,理论上,GaussDB数据库采用了一主两备架构,能够做到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故障倒换时间)等于0,业务无感切换,但坦率说,以前使用Oracle的时候我们从来没做过,万一业务崩了很麻烦。”刘振羽说道。
MetaERP团队一边忐忑,一边决然地停掉主节点,GaussDB数据库备用节点无缝衔接,可靠性经过了检验。华为云数据库服务产品部总经理苏光牛介绍,在替换华为公司数据库场景的过程中,华为云还做了大量的可用性测试,机柜下电,存储室下电等,足以满足关键行业的可用性要求。
“GaussDB数据库已ready”
回顾2020年,苏光牛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形势紧张,“三丫坡会战”上,华为上下达成一个共识,“就算我们做的GaussDB没有人用,华为也要解决自己使用数据库的问题”。尽管赶上疫情等不利因素,华为数据库团队没有减少投入,反而在加大投入。
到2022年底,在华为内部,华为终端云服务、华为集团IT等,都采用了GaussDB数据库,在外部客户方面,GaussDB已广泛应用于金融行业,支撑了中国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的核心业务,此外,也服务了陕西省财政厅、中海油、国家管网等关键行业企业。
用苏光牛的话说,“GaussDB数据库已经ready”。
GaussDB数据库一大优势在于联创,华为内部自不必多说,以ERP场景的数据库SQL解析为例,在没有经过优化之前,开源数据库中的SQL语句,到了GaussDB数据库中,出现了很多慢SQL。
华为GaussDB数据库团队专门把ERP场景里面所有的慢SQL都收集起来,一天到晚跑不同情况下的SQL测试,收集所有变动结果,通过用不同执行器逐步调优,解决了性能优化的问题。
在满足金融核心交易场景的高性能上,华为和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联创的Ustore存储引擎,让系统在高并发频繁更新下,性能长期保持稳定,相比国内其他同类产品,真正做到全天候无抖动。
在运维层面,作为全球首个AI-Native数据库,GaussDB可提供从应用开发到运维阶段全流程的数据库智能化体验,在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联创中实现了故障诊断效率5倍提升。
6月7日,在2023年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上,华为云正式推出国内首款软硬协同、全栈自主的分布式数据库GaussDB。
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透露,未来GaussDB将持续深耕金融场景,通过全面创新,成为金融客户数据库更优的选择,从金融行业走向其他对数据库有高要求的行业,从中国的创新场景走向全球客户市场,给世界一个更优的选择。
苏光牛也提到,国内很多金融企业内部还存在大量的Oracle、MySQL数据,他们担忧未来的使用等问题,华为将进一步优化产品,在不改动或者少改动应用的情况下,用工程化的方法解决替换问题,做到更好的经济性。
华为云,上软件高地
数据库和ERP这类基础软件,为什么难做?
苏光牛说,数据库的理论基础已经打好,不会出现一个颠覆性的理论,然后将所有数据库产品做颠覆性创新,难就难在工程化的创新,性能、稳定性、可靠性等,关键问题是需要多长时间,投入多少人力,以及能不能坚持,取舍和决策,是一个很难的过程。
刘振羽表示,华为复盘MetaERP总结了四大朴素的成功要素:吃透原理、突破技术、严格规格和精湛工艺。
ERP系统底层逻辑极度复杂,华为回到企业资源计划的本质去解决原理性问题,华为了解全球业务、税务等各种场景和逻辑,没有相关积累的厂商很难做好。
技术突破层面,背靠华为云、流程IT等部门,一些新的技术还有自主创新的要求,都能得到充分验证和落实。
严格规格方面,MetaERP制定了一套标准的架构、技术、工程方法论,按照模板和标准方法,每一步动作做到位做扎实,将MetaERP拼装成严丝合缝的整车,打造高质量产品。
精湛工艺层面,用最少的人做最高质量的事,自动化测试、批量切换、在线协同,构筑MetaERP实施工程能力。
基础软件是长坡厚雪的赛道,没有捷径可走,但却有机会窗口可迎。传统IT基础设施由On Premise本地部署转向Cloud-Based云上部署,再逐步走向Cloud-Native云原生,已成为共识,GaussDB数据库、MetaERP均是基于云原生的分布式架构。
或迟或早,我们终究会摆脱“卡脖子”的情况,华为走得更快一步。通过硬件开放、软件开源来繁荣产业生态,这也是华为做软件的机会和路径。
在GaussDB发布现场,华为云与中电金信、先进数通(行情300541,诊股)、神州信息(行情000555,诊股)等17家软件伙伴及英方、掌数、沃趣、爱数、中软、海量、翼海等7家服务伙伴一起发布了“数据库伙伴支持计划”。针对数据库软件伙伴、服务伙伴、数字化转型咨询与系统集成3类伙伴,华为云提供了5大类权益,设立了相关扶持计划,提供丰富的营销资源。
数据库、ERP等信息技术产业的关键技术节点,对于数字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据库处于操作系统之上,应用之下,有了数据库作为抓手,相当比例的难题都能够解决,中国基础软件要想不被“卡脖子”,就应当如华为GaussDB数据一般,“给世界一个更优的选择”。
张平安也提到,“‘给世界一个更优的选择’隐藏另外一层含义,当华为攻破了那个‘坎儿’就发现,中国的应用场景与根技术的结合,一定能成为全球另外一个更优的选择,只不过现在人没有这么干”。
他还表示,“我们对所有中端、低端、小容量的数据库没有任何兴趣,国内有很多的数据库厂家都可以满足,但只要是攻坚克难的场景,我们愿意第一个上。这是我们数据库的定位,哪怕它可能是塔尖上的一点点,带来的收入、利润并不大,我们也愿意做”。
在华为软件突围的过程中,云计算是关键的变量,这也是时代赋予华为的机会,海外厂商如AWS、微软等,同样正在用云重构IT的软硬件,冲击旧有IT体系,Oracle自身也在走向云化,通过云计算,华为得以尽可能地将起跑线前移,站在技术产业趋势的上风处。
在21世纪关于伟大公司的讨论中,大多是海外公司,其中又以软件公司居多,当华为迫于外力成为一家软硬兼备的公司,他应该被放到关于伟大公司的讨论之中。华为自研软件,既是为了满足自身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千千万万个华为”的后顾之忧。
一方面,成立三十余年后,一家巨型公司能够调转航向,打造自己过去不擅长的软件,保障自身的生产经营连续性,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另一方面,华为通过云计算向外输出软硬全栈能力,在数字中国自主创新的既定趋势下,更是有着独特的意义。
而华为云,作为其软件战略的输出口,擘画着基础软件的远景,未尝不是再造一个华为的机会。
*温馨提示:喜欢钛媒体公众号的小伙伴注意啦!根据公众号推送新规,请将钛媒体设为“星标”,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消息,已设置的小伙伴还需要重新设置“星标”哦
关键词: